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的新疆阿克蘇阿瓦提縣,艾西曼區域正經歷著一場巨大的生態變革。曾經黃沙漫天的荒漠之地,如今正以“沙退綠進”的姿態,書寫著阿克蘇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篇章。這場變革的背后,是無數治沙人的堅守與付出,而2023年全國防沙治沙先進個人、阿瓦提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蔣麗麗,便是其中的代表。
從阿瓦提縣出發,驅車向艾西曼區域行進,在距濕地約十公里處,普通車輛已難以通行,必須換乘越野車。隨著車窗外的景色變化,一片被黃沙包圍的濕地突然映入眼簾——這便是艾西曼區域濕地。
“艾西曼區域荒漠化治理工程2021年啟動,2025年收官。”站在綠植覆蓋的坡面上,蔣麗麗的話語充滿底氣。作為工程的參與者,她與團隊始終遵循“人工修復為主,自然修復為輔”的原則,將14.8萬畝人工造林與60多萬畝濕地修復、封沙育林同步推進。如今,阿瓦提縣域內已有70多萬畝荒漠實現“改頭換面”。
如今的艾西曼區域濕地水面波光粼粼,水鳥掠過蘆葦叢;曾經的沙包被梭梭、灌木等植被覆蓋,野兔、狐貍時常出沒,野生動物種類增至20余種,鳥類也從僅見綠頭鴨增至8-9種?!斑@14.8萬畝林地,全靠地下的滴灌帶滋養。”蔣麗麗指著地上的主管網介紹,“我們在保留原有地貌的情況下,直接拉管種樹,既節水又保護了生態?!?/p>
治沙之初,“苗木成活”是最大難題。“剛開始,全縣干部群眾一起上,資金、人力砸進去,就怕苗子活不了?!笔Y麗麗坦言,壓力曾像黃沙一樣壓得人喘不過氣。作為牽頭人,她必須沖到最前:“我帶著他們干,他們腰桿才硬。有問題現場討論,總比坐著發愁強?!?/p>
最難的時候,沙暴一來漫天混沌?!皩嵲趽尾蛔×耍投阍诖笊嘲竺婵抟魂嚕尥昀^續干。”她笑稱,那會兒沒經驗,連防曬都不懂,沙子反光把臉曬得層層脫皮,曾經一年掉了三四層皮,護膚品一用就腫成“豬頭”。
憑借著這份堅守,團隊不斷探索突破。如今,曾經需要一周補苗數次的梭梭,已經能自己結種,通過使用拖拉機收集種子、自己育苗,不僅提高了苗木成活率,還將成本降低了一大半?!拔覀冞€引入了再生水,通過泵房將水輸送到林地,精準滋養每一棵幼苗。”蔣麗麗說。
數據不會說謊:治理前,艾西曼區域植被覆蓋率僅為4.5%,“風一吹,沙子能跑滿路”;如今,植被覆蓋率已達45%。區域小氣候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年降雨量從20毫米增至70毫米,2025年更是從6月開始平均每周降一次雨?!皹涠嗔?,蒸發量平衡了,小氣候自然就活了?!笔Y麗麗解釋道。
護林員玉蘇甫江·阿里木的感受更為直觀:“2021年剛來的時候,一刮風全是沙子,眼睛都睜不開,現在看著荒漠開始變綠,我的心里也特別高興。每天巡護任務完成后,就想多看看這片風景,這里的每一棵樹苗都像自己的孩子,想把它們照顧好。”
從風沙肆虐到綠意漸濃,艾西曼區域的生態變革,是阿克蘇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有力證明。蔣麗麗和艾西曼區域護林員,如同沙漠中倔強生長的梭梭,在他們的堅守下,“塞外江南”正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一步步變為現實,書寫出一份無愧于時代的生態答卷。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魏垚竹)
相關推薦:
從風沙肆虐到塞外江南:新疆阿克蘇書寫“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答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