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烏魯木齊市10月14日電 第二屆中國—中亞傳統醫學論壇在新疆烏魯木齊市隆重開幕。論壇以“守正、創新、開放、共享”為主題,匯聚了中國與中亞五國傳統醫學領域的政府代表、院士專家、醫療機構負責人等500名嘉賓,聚焦傳統醫學互學互鑒,為推進健康絲綢之路建設凝聚共識。
第二屆中國—中亞傳統醫學論壇開幕式(巴燕·巴巴樂哈 攝)
論壇設置開幕式、主旨報告及三大專題論壇,覆蓋傳統醫藥與新質生產力、科學研究、產業發展等關鍵領域。作為落實中國—中亞元首共識的重要舉措,中醫藥已納入雙方聯合聲明及兩屆中國—中亞峰會成果清單,成為雙邊合作重要內容。國家層面已支持多地在中亞多國建設中醫藥中心與聯合實驗室,推動診療技術、文化雙向流動;同時明確未來將深化開放合作、發揮傳統醫學特色優勢、構建國際認可的療效評價標準,助力傳統醫學融入全球衛生體系,服務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為后續環節奠定宏觀框架。
從歷史淵源與現實基礎來看,新疆與中亞地區在傳統醫學領域的合作具備天然優勢。兩地相似的地理氣候與飲食文化,更依托絲綢之路形成了雙向的藥材流通格局——乳香、阿魏等藥材經中亞傳入中國中原,人參、黃芪等原產中國的藥材則經新疆輸往中亞,為雙方傳統醫學深度交融奠定了堅實基礎。
嘉賓體驗AI中醫機器人(巴燕·巴巴樂哈 攝)
近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在傳統醫學領域的務實合作已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目前,中國已支持新疆、甘肅等地在中亞多國建設中醫藥中心及聯合實驗室,中醫拔罐、耳穴壓豆等特色診療技法在中亞地區廣受認可;新疆醫科大學累計培養周邊國家留學生1600余名,培訓中亞醫護人員近5000人次;15家新疆自治區級醫療機構自2022年起累計接診外籍患者超7萬人次,新疆生產的祖卡木顆粒、石榴補血糖漿等7個少數民族藥品種更成功在國外注冊上市,切實滿足了當地民眾的健康需求。
嘉賓參觀展臺(巴燕·巴巴樂哈 攝)
“傳統醫學合作不能只停留在口頭贊美,更要突破針灸、推拿的局限,落實到具體行動中。”國醫大師沈寶藩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未來需構建“多層次、多平臺、多結構”的合作體系:以政府支持強化“多結構”,明確衛生醫療機構協作方向;以資源共享搭建“多平臺”,依托新疆枸杞子、肉蓯蓉等藥材資源交流培植技術,同時引進中亞特色藥材;以互學互鑒拓展“多層次”,主動學習中亞民間有效醫療技術,推動合作從人才派遣、醫療服務向科研創新、產業協同延伸,真正讓傳統醫學惠及更多民眾。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巴燕·巴巴樂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