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新疆阿拉爾市成功向塔里木河增殖放流59.8萬尾自繁自育的葉爾羌高原鰍魚苗,這是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第6年向塔里木河投放本水系土著魚類。隨著數百萬尾魚苗入河,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得到有效恢復,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成效顯著。
今年,第一師阿拉爾市爭取中央財政農業生態資源保護資金55萬元,由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農村局牽頭,聯合塔里木大學與阿拉爾市長鑫漁業有限責任公司,共同完成這批魚苗的繁育工作。此次投放的苗種均為人工孵化且經過嚴格檢疫,平均規格達3厘米,運輸成活率超95%,放流地點為塔里木河阿拉爾段。
葉爾羌高原鰍是塔里木河流域特有魚種,俗稱狗頭魚,屬洄游性魚類。過去受內外環境影響,其種群數量銳減,被列為自治區二級野生保護魚種。2006年,塔里木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啟動該魚種人工繁育試驗,2010年實現人工繁育成功。近年來,第一師阿拉爾市聯合塔里木大學持續改進繁育技術,今年采用大棚與室外池塘相結合的模式,分三批次繁育魚苗300余萬尾,魚苗各項性狀表現優異。
據塔里木大學塔里木珍稀魚類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陳生熬介紹,團隊已攻克全人工繁育技術鏈,當前重點在苗種品質、個體規格、性狀穩定性上持續攻關,“目標是更好地推向市場,同時為生態環境修復助力。”
自2020年起,第一師阿拉爾市正式開啟塔里木河珍稀魚類增殖放流活動,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73萬元,放流葉爾羌高原鰍苗種280.8萬尾。經過研究團隊4年不間斷監測,目前在塔里木河下游沙雅段、臺特瑪湖等區域已發現該魚種幼體,標志著其野外自然種群正在逐步重建。
“我們一方面加強漁政執法,在塔里木河沿線設立‘禁止垂釣’‘禁止捕撈’等指示標牌;另一方面加大日常巡邏力度,發現違規垂釣等行為及時制止。”第一師畜牧水產發展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張蝶燕表示,經近幾年資源評估,當地水生態資源恢復率已提升10%以上。
兵團漁業監督處二級主任科員閆瑾指出:“我們始終堅持生態、社會、經濟‘三效合一’。通過增殖放流,呼吁社會各界參與水生生物養護,提升生物多樣性,推動漁業實現增殖、增效、增收。”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張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