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時節,新疆伽師縣處處彌漫著新梅的馥郁甜香。廣闊的果園中,紫紅色的果實掛滿枝頭,一派豐收景象。
依托得天獨厚的光熱水土資源,伽師縣已成為全國最大的新梅產銷基地。目前,新梅種植面積達57萬畝,占全國的50%,其中掛果45萬畝,年產量突破41萬噸,占全國的70%,全產業鏈產值突破百億元,已成為當地鄉村振興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輝煌成就的背后,金融力量發揮著關鍵作用。今年年初,中國人民銀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分行印發《關于開展金融支持新疆鄉村全面振興“八個千萬”重點任務的通知》,將金融支持“千萬噸林果增收”作為支持鄉村振興重點任務謀劃推進,人民銀行喀什地區分行大力推動轄區銀行機構以全鏈條服務,助力新梅產業實現全方位發展。
再貸款+“一縣一品”,“貸”動產業大發展
人民銀行喀什地區分行圍繞自治區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支農支小再貸款牽引撬動作用,充分利用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成果,持續探索“一縣一品”差異化金融服務模式,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推出“再貸款+信用貸款”“再貸款+新梅貸”等特色化信貸產品,對30萬元以下貸款客戶實行“白名單”管理,將“信用”轉換為“信貸”價值,為新梅產業注入金融活水。2022年以來,累計向伽師縣投放支農支小再貸款28.9億元,撬動發放低利率貸款36.38億元,惠及市場主體近5.7萬戶,帶動新梅產業人均年增收1.9萬元。截至目前,伽師縣已建成新梅標準化示范園65個、專業村127個,完成2萬畝新梅出口基地認證,已形成種植、加工、冷鏈、銷售一體化的全產業鏈體系。
創新金融支持產品,“貸”動融資破難題
針對新梅產業“周期性強、產業鏈長、風險分散”導致的融資難題,2022年以來,當地金融機構緊扣新梅特色產業全鏈條需求,創新推出“新梅貸”,該產品以“額度高、利率低、期限靈活”精準破題,較好地匹配客戶需求。如,對種植大戶最高授信500萬元,對加工企業最高授信1000萬元,還款期限最長8年,并實行差異化利率定價,提供優惠利率,有效緩解產業鏈各主體融資難題。此外,為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質效,人民銀行喀什分行指導當地農村商業銀行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組建“新梅服務團”,深入林間地頭、鄉鎮、企業調研融資需求,并制定“一對一”專屬金融服務方案。結合“整村授信”工程,打造“線上+線下”全天候服務模式,即線上實現“網上辦、一次辦、在家辦”,線下開通“新梅貸綠色審批通道”,精準對接采摘、收購等環節資金使用“急、大、頻”的需求,實現最快“當日申請、當日放款”,極大提升金融服務效率。截至8月末,轄區各金融機構累計發放“新梅貸”17000多筆、金額13.1億元,覆蓋全縣310個行政村,覆蓋率達100%。
“新梅貸+”出新模式,構建特色產業鏈服務新體系
三年來,“新梅貸+”持續拓展服務深度,構建起伽師新梅特色產業金融供應鏈式服務新體系,賦能新梅“種植-收購-倉儲-銷售-加工”全產業鏈發展,成為農戶致富“好幫手”和“金融盾”。
“新梅貸+種植”,覆蓋全周期,穩住產業根基。新梅生產周期長,從苗木定植到盛果期一般需要5-7年,前期土地、苗木、基建投入大,中期肥料、農藥、購置農具等田間管理及成熟期采摘勞動力成本高,資金需求分階段特征明顯。“新梅貸”主動適配不同時期資金需求,提供靈活的貸款額度與期限,覆蓋產業全周期,有效緩解種植戶資金周轉壓力。截至目前,共發放貸款14904筆、金額共計8.35億元,推動新梅規模化種植24萬余畝。
“新梅貸+銷售”,打通產業鏈,提升附加價值。針對新梅“走出去”冷鏈運輸車輛運力不足,運輸距離長、物流成本高,儲藏設施建設與維護投入大、銷售渠道拓展和品牌建設資金不足等問題,“新梅貸”嵌入冷庫建設、運輸車輛購置、線上平臺營銷等不同場景,累計發放2138筆貸款,共計27467.1萬元,支持建成貯藏保鮮庫14304㎡,銷售運輸新梅4.63萬噸,實現從枝頭到市場,由“鮮”到“先”的價值躍升。
“新梅貸+加工”,激活產業鏈,助推升級增效:新梅加工企業多為季節性生產,在新梅集中上市期,部分企業因規模小、抵押擔保物不足常面臨“收原料缺資金”困境,還有部分加工企業設備老化、自動化程度低、生產效率不高,無法滿足大規模加工需要,更新升級設備需要較大資金投入。“新梅貸”創新推出抵押、質押、保證、農戶聯保等多種擔保方式,匹配短期收購與長期技改資金需求,累計發放貸款2億元,惠及近400家加工企業、農業合作社及果品經紀人,讓企業“收購有底氣、加工有保障,銷售無顧慮”。
金融活水潤澤梅園,甜蜜產業興旺鄉村。在金融支持下,伽師新梅產業實現量與質雙飛越,從粗放種植轉向標準化、規模化生產,從簡單加工邁向精深加工,附加值大幅提升,新梅產業已儼然成為帶動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的“大產業”“甜蜜產業”“幸福產業”。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郭旭陽 唐又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