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8日是第19個“世界狂犬病日”,主題為“你我行動,共筑狂犬病防控防線”,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發布健康提示:狂犬病是全球病死率最高的傳染病之一,日常注意做好預防和規范處置,阻斷病毒的“致命之路”。
烏魯木齊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市衛生監督所)免疫規劃科專家提示:公眾對狂犬病的認知局限于“被瘋狗咬傷才會得”,實則其傳播途徑更廣:被狂犬、疑似狂犬或健康不明的貓、狗、蝙蝠等動物咬傷、抓傷,舔舐黏膜或破損皮膚,甚至開放性傷口接觸動物唾液,均屬狂犬病暴露,存在感染風險。
一、認清狂犬病:那些你必須知道的“致命真相”
病毒侵入中樞神經系統后,患者會出現恐水、畏光、怕風、咽肌痙攣、進行性癱瘓等典型癥狀,從發病到死亡通常僅數天,全球尚無有效治療藥物。易感人群覆蓋男女老幼,兒童、寵物飼養者、獸醫等因接觸動物機會多,風險更高。
二、暴露后“黃金處置期”:三步走,把風險降到零
醫學研究表明,狂犬病暴露后12小時內是處置黃金時間,即使超過24小時,只要未發病,規范處置仍有意義!
第一步:快速判斷暴露等級
不同暴露等級對應不同處置方案,精準判斷是科學防控的第一步:I級為完好皮膚接觸動物或被舔舐,清洗即可無需醫學處置;Ⅱ級為裸露皮膚輕咬、無出血抓傷/擦傷,需傷口處置+全程接種疫苗(嚴重免疫低下或頭面部傷口且動物健康不明者按Ⅲ級);Ⅲ級為貫穿性咬傷/抓傷、破損皮膚被舔舐等,需傷口處置+被動免疫制劑+疫苗接種。
第二步:規范處理傷口,“沖、消、不包扎”是關鍵
醫學研究顯示,狂犬病暴露后12小時內為處置黃金時間,即便超過24小時,只要未發病,規范處置仍有意義。
第一步:快速判斷暴露等級
精準分級是防控關鍵:I級為完好皮膚接觸動物或被舔舐,清洗即可無需醫學處置;Ⅱ級為裸露皮膚輕咬、無出血抓傷/擦傷,需傷口處置+全程接種疫苗(嚴重免疫低下或頭面部傷口且動物健康不明者按Ⅲ級);Ⅲ級為貫穿性咬傷/抓傷、破損皮膚被舔舐等,需傷口處置+被動免疫制劑+疫苗接種。
第二步:規范處理傷口“沖、消、不包扎”
用肥皂水(或弱堿性清潔劑、專業沖洗液)與流動清水交替沖洗傷口≥15分鐘,較深傷口需注射器灌注沖洗;沖洗后用稀釋碘伏或季銨鹽類消毒劑涂擦,避免酒精直接涂抹傷口內部,碎爛組織需先清創。切勿用涂醬油、撒鹽等民間偏方,也不隨意包扎過緊,保持傷口透氣。
第三步:疫苗接種“全程規范”是底線
狂犬疫苗是預防“終極武器”,可選5針程序(0、3、7、14、28天各1劑)或“2-1-1”程序(0天2劑、7天1劑、21天1劑),均安全有效。需完成全程接種,延遲后順延無需重啟;盡量用同一品牌疫苗,若無法實現可更換,按新品牌程序完成剩余劑次。暴露后接種無禁忌癥,無論懷孕、過敏體質或患慢性病,只要有暴露風險必須接種,因致死風險遠高于疫苗不良反應風險,且首次接種越早越好。
三、防控不止“事后處置”,源頭預防更重要
?養犬人:做好“三必須”
必須為犬只登記,定期接種疫苗并領取免疫證明
必須外出牽繩,不進入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
必須及時清理犬只糞便,不遺棄、虐待犬只
?市民“三不要”
不要逗弄陌生、流浪或行為異常動物
不要讓兒童單獨與動物接觸
不要被咬傷后抱僥幸心理,即使動物看似健康也需立即處置
四、接種點查詢:烏魯木齊市民“一鍵找到”
烏魯木齊市民若需接種狂犬疫苗,可通過“烏魯木齊免疫規劃”微信公眾號快速查詢就近犬傷處置門診:進入公眾號首頁→點擊“犬傷處置門診”→根據區域或定位選擇門診,第一時間前往接種。
背景:
不被狗咬,就不會感染狂犬病?
狂犬病四大誤區,你必須知曉!!!
誤區1:接觸狗狗不被咬就不會感染狂犬病毒?
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病狗或病貓舔過的物體帶有其唾液,人體接觸后可通過眼結膜或自身已存在的傷口被感染,故寵物狗接種狂犬病疫苗是有必要的,且接觸寵物的唾液后應盡快洗手,進行局部消殺,避免感染。
誤區2:只有狗狗才會傳染狂犬病毒?
這是不正確的。狂犬病毒可感染所有溫血動物,故它們都具有傳播狂犬病毒的可能性。雖然生活中人類感染狂犬病毒90%以上與狗有關,但人被其他類型的寵物抓傷也需要進行狂犬病防治的相關處理。
誤區3:被狗狗咬傷后十幾年才會得病?
這是不正確的。世界衛生組織(WHO)通報的狂犬病毒的潛伏期一般在2周至3個月,大多數患者在1年內就會發作,超過1年發作的很少見,且據確切數據可查的潛伏期最長只有6年。
誤區4:狂犬病疫苗只有在被咬24小時內接種才有效?
這是不正確的。臨床經驗和WHO均提示,狂犬病疫苗越早接種效果越好,最好是在被咬后24小時內接種;但被咬后超過24小時接種疫苗且疫苗能在發病前產生足夠的抗體,就是有效的。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