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過貨忙,外貿勢頭旺。9月15日18時,一列滿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駛向格魯吉亞波季,標志著今年經該口岸通行的中歐(中亞)班列數量相較去年提前44天突破7000列大關 ?;魻柟硅F路口岸亮眼“成績單”的背后,是新疆鐵路服務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的具體實踐,為實現更高水平內外聯動、服務新發展格局注入了強勁動力。
智慧通關,開啟高效物流“新時代”。今年5月份,霍爾果斯口岸率先啟動“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進口貨物口岸通行時間從2至3天壓縮至16個小時內,屬地出口貨物作業時間從6小時壓縮至1小時。海關與鐵路數據實時互通,班列整體通關時效提升50%以上 。此外,新疆鐵路部門與哈方落實會晤機制,優化運輸方案,霍爾果斯站通過壓縮調車機非作業時間等手段,提升作業效率,寬軌單日交接車數量屢次刷新紀錄。智慧通關讓物流更高效,為中歐班列的順暢通行提供了堅實保障。
貿易暢通,搭建國際合作“快車道”。如今的霍爾果斯鐵路口岸,早已不是單一的“過境站點”,而是輻射亞歐的“貿易樞紐”。90條班列線路縱橫延伸,覆蓋18個國家、46個城市,200余種貨品涵蓋日用百貨到大型設備、汽配零件到文體用品,源源不斷地在這條“鋼鐵絲路”上流轉。當“中國制造”通過這里快速抵達中亞、歐洲市場,當沿線國家的優質商品隨班列便捷進入中國,霍爾果斯不僅打通了國際物流的“主動脈”,更激活了區域貿易的“微循環”。每一列班列的鳴笛啟程,都在為沿線產業注入活力——帶動倉儲、物流、加工等配套產業發展,創造就業崗位,搭建國際合作的“快車道”,讓“通道經濟”切實轉化為“產業經濟”“民生經濟”。
輻射帶動,譜寫一帶一路“新篇章”。今年以來,新疆鐵路部門聚焦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著重要的輻射帶動作用 。雙口岸通行中歐班列數量占全國的五成以上,推動中歐班列朝著更高質量、更好效益、更加安全方向發展,有力保障了國際供應鏈穩定暢通。中歐班列的快速發展,也為沿線國家帶來了經濟利益,促進了文化交流。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將繼續發揮樞紐通道優勢,進一步優化物流網絡,加強國際合作,強化技術創新,為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更多力量,在亞歐大陸上譜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霍爾果斯鐵路口岸中歐(中亞)班列加速突破7000列,是中國對外開放和“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成果。未來,霍爾果斯鐵路口岸必將繼續迸發活力,讓“一帶一路”的繁榮樂章,在每一次列車的轟鳴中奏響更嘹亮的新篇章!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賈海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