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審判實踐與法學理論深度融合,助力新時代邊疆法治建設提質增效,9月23日,新疆新源縣人民法院與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舉行教育、科研雙創實踐協同合作共建簽約儀式。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劉建,副院長、研究員梁敏,副教授、私法研究所副所長、民法學專家烏蘭,副教授、刑法學專家徐然,新源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春明及院領導、各內設機構負責人共同出席儀式。
上午,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一行前往新源縣人民法院開展調研觀摩,實地了解基層法院審判執行工作流程與基層司法實踐現狀,為后續合作搭建起“實踐認知橋梁”。新源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副院長王春明首先致辭。他指出,新源縣位于新疆伊犁河谷東端,是多民族聚居的團結熱土,也是矛盾糾紛化解與基層治理的前沿陣地。近年來,新源縣人民法院審理的涉民生、涉生態、涉企業及新型疑難復雜案件逐年增多,對干警司法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基層法院的實踐經驗需要理論‘提純升華’,法官的視野思路需要學術‘源頭活水’,此次與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合作,正是實現‘優勢互補、雙向賦能’的戰略選擇。”王春明表示。
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黨委書記、研究員劉建在講話中提出,新源縣人民法院扎根邊疆、扎根基層,掌握著最鮮活的司法案例、最真實的治理需求,這些實踐資源將為法學研究提供“富礦”;而中國政法大學的理論積淀與科研優勢,也將為基層法院破解司法難題、提升隊伍素養注入專業力量。雙方此次合作,是法學教育與司法實踐“雙向奔赴”的生動體現,必將為法治中國建設貢獻更多“校地協同”力量。
會上,雙方共同簽署共建協議書。雙方將圍繞協議內容共同研討新型、疑難復雜案例,互邀業務骨干與專家學者開展系列講座等多層次合作,推動資源共享、互惠多贏。
簽約儀式結束后,舉辦了“民行交叉與實務疑難案件審判研討會”。雙方圍繞離婚財產分割、土地經營權糾紛等司法實踐中的疑難問題進行研討交流,中國政法大學專家團隊現場為干警答疑解惑并針對性提出意見建議。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私法研究所副所長烏蘭老師,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徐然老師,在“蒲公英”新媒體工作室開展《聚焦基層司法?新源法院專家訪談錄》欄目錄制工作,圍繞我院干警在實操中遇到的難題展開深度交流,力求讓前沿司法理論通過新媒體平臺惠及更多的司法工作者,讓校院協同的法治力量更廣泛地觸達各族群眾。
法治中國建設,既需理論引領,也需實踐支撐。新源縣人民法院將以此次合作為起點,持續深化與中國政法大學法律學院的協同聯動,讓基層司法實踐的“泥土氣息”滋養法學理論研究,讓高校的“智力成果”賦能邊疆司法實踐,共同書寫法學教育與司法事業同頻共振、共促發展的邊疆法治新篇章!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常阿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