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200萬畝棉花陸續進入吐絮期,職工群眾正搶抓農時,全面開展脫葉劑噴施工作,為棉花豐產豐收筑牢基礎。
智能機器人在十二團塔南鎮棉田作業。阿迪力·艾尼 攝
這兩天,在十二團塔南鎮十一連職工彭濤的棉田里,潔白的棉花在枝葉間若隱若現。一臺智能機器人正穿梭田間,有條不紊地開展棉花脫葉劑噴施作業。彭濤介紹,今年氣溫偏高,棉花成熟較往年提前了10天,目前棉桃自然吐絮率已達40%左右,達到脫葉標準。“用機器作業,噴施得特別均勻,脫葉效果特別好,作業質量比以前高得多。”彭濤說。
棉花整體生長態勢良好,陸續進入吐絮期。阿迪力·艾尼 攝
正在作業的智能機器人。阿迪力·艾尼 攝
據了解,這臺智能機器人名為“鶴出T3000”,機身搭載長達21米的噴桿,單趟作業可覆蓋9行棉花,最高行進速度達每秒2米,綜合作業效率每分鐘達3畝地以上,較傳統機械作業提升一倍以上。同時,該機器人的輪距和機腹離地高度可自由調整,可廣泛匹配不同種植行距和株高的作物,主要應用在葉面肥噴灑、藥物噴施等農事中,不僅節省人力成本,還提升了作業質量和效果。
正在作業的智能機器人。阿迪力·艾尼 攝
智能機器人遙控器。阿迪力·艾尼 攝
“這款是第五代模塊化變形機器人,目前已在南疆投放8臺,明年將大量應用。設備搭載12級中心風力的涵道式風扇,通過風壓與回旋渦流實現作物葉片正反面均勻施藥。除了脫葉,防治紅蜘蛛、蚜蟲的效果也很好。”覺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運營經理趙嘉麗說。
智能機器人正穿梭田間進行作業。阿迪力·艾尼 攝
棉花脫葉是實現棉花提質增產的關鍵技術環節,也是保障棉農增收的重要舉措。為確保棉花脫葉劑噴施效果,第一師阿拉爾市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圍繞脫葉劑品種選擇、配藥方法與用量把控、噴施方式等技術要點,為職工群眾進行現場指導,全力保障棉花脫葉劑噴灑作業科學、有序推進,為后期機械化采收奠定基礎。(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阿迪力·艾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