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上午,新疆南疆地區四地州的“甬庫杯”國家通用語言牌總決賽在庫車市南湖廣場盛大開幕。此次大賽旨在熱烈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南疆四地州以牌為媒介,以賽促學,致力于進一步提升各族群眾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水平,增強“五個認同”,夯實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根基,促進各民族如石榴籽般緊緊抱在一起,實現廣泛交往、全面交流和深度交融。
總決賽由浙江省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指揮部與阿克蘇地委宣傳部聯合主辦,寧波市對口支援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市指揮部、南疆語文教研中心、庫車市委宣傳部及庫車市融媒體中心共同承辦。此外,阿克蘇地區7縣2市、和田地區和田市、喀什地區澤普縣、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克陶縣等地的縣(市)委宣傳部(融媒體中心)也給予了協辦支持,構建了跨區域、多層級的賽事保障體系。
語言通,則心相通。民族地區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有利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重要作用。對口支援庫車十五年來,寧波市援疆指揮部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對口援疆的基礎性、長遠性、戰略性工程,充分發揮援疆教師團隊作用,自主設計出10套涵蓋1092個常用字的國家通用語言牌并獲國家發明專利。同時,成立寧波國通語名師工作站,聘請推廣大使,連續四年組織庫車市和阿克蘇地區國家通用語言牌大賽,全方位助力庫車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庫車市委副書記、寧波市援疆指揮部黨委書記、指揮長、市教育工委書記楊勇介紹,2025年,在浙江省援疆指揮部的統籌指導下,寧波援疆指揮部聯合北京、江西、上海等援疆指揮部,將國家通用語言牌成功推廣至南疆四地州。經過三個多月的推廣,累計舉辦各類賽事1218場,覆蓋南疆12個縣(市)、124個鄉鎮(街道)及1200個行政村,吸引110萬少數民族群眾參與,掀起一波又一波國家通用語言學習熱潮。
今日決賽現場,來自南疆四地州的48名選手展開激烈角逐。他們以每四人為一組,每人手持13張牌,其中隨機抽出兩張作為明牌置于桌面。比賽中,選手們通過抽簽確定出牌順序。首先出牌的選手需審視手中牌面,判斷是否能夠與桌上的明牌組合成成語。若能,則需大聲讀出該成語,并簡要闡述其大致含義,同時將相應牌面補至桌面。若手中無牌可組成成語,則輪至下一位選手出牌。
經過四輪激烈爭奪,庫車市熱那古麗·吾斯曼榮獲總決賽一等獎,沙雅縣熱合曼·吐地、庫車市買力克扎提·吐爾松獲二等獎,和田市阿麗米熱·伊米提、阿克蘇市穆耶賽爾·吐爾洪和溫宿縣亞庫普·亞森摘得三等獎。
參賽選手亞庫普·亞森進入第二輪成語比賽,他說:“成語比賽還是有一定難度,比賽中有些成語一時想不到,讓對手贏得牌權,對比賽結果影響較大。”
獲得此次活動冠軍的熱那古麗·吾斯曼說:“為了參加比賽,我每天都練,每天豐富我的詞匯量,在比賽中我發揮出正常水平。”
楊勇表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民族團結的紐帶,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石。南疆四地州作為多民族聚居區,推廣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打破溝通壁壘、深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關鍵之舉。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教育援疆的先行者,寧波市援疆指揮部立足庫車實際需求,自主研發的國家通用語言牌,以趣味化、場景化的設計,將文字結構、詞語搭配和發音技巧融入游戲,成為南疆地區推廣普通話、促進文化交流的特色載體。
國家通用語言牌的推廣,本質是文化認同的“筑基工程”。各族群眾在“出牌”中積累詞匯,在“對弈”中深化理解,讓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活”起來。更令人欣喜的是,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的農牧民正走進電商直播間、當上景區講解員,讓小白杏、葡萄干、艾德萊斯綢走向全國,實現了從“學得進”到“用得好”,讓文化認同融入生活,讓援疆紅利在共享中扎根基層、惠及萬家!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馬倩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