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新疆阿拉爾市六團雙城鎮萬畝蘋果迎來豐收,紅彤彤的果實壓彎枝頭,果農穿梭林間,忙著采摘、分揀、裝箱,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很難想象,這片果香滿溢的土地,曾因品種單一、市場萎縮,一度陷入發展困境。
作為當地蘋果種植最早的連隊之一,二連的蘋果種植規模已超過一萬畝。然而,過去依賴傳統紅富士“單打獨斗”的模式,逐漸跟不上市場多樣化需求,銷量連年下滑,產業轉型迫在眉睫。
“隨著規模擴大,品種單一帶來的市場競爭弱、采收季節用工難等問題越來越突出。”二連黨支部副書記、連長吳振華說。為打破瓶頸,團鎮將品種優化作為突破口,錨定“早中晚熟搭配、多品種布局”方向,大力引進蘋果新品種。
近幾年,六團雙城鎮組建專業技術團隊,經過反復試驗篩選,陸續推廣香妃海棠等十余個矮化密植型蘋果新品,實現“紅黃綠三色搭配、早中晚錯峰上市”。職工王軍便是品種轉型的受益者,他種植的30多畝香妃海棠今年進入采收季。他說:“當初不少人勸我說小眾品種會虧本,但我想試試新路子。如今,香妃海棠不僅穩定掛果,價格還穩居每公斤9.4元,效益比預想的好太多!”
多品種布局不僅拉長了銷售周期,緩解了集中上市壓力,更提升了果品市場競爭力。在此基礎上,六團雙城鎮進一步培育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構建“公司+基地+農戶”產業化模式。
產業振興不能只靠種植。六團雙城鎮同步推動蘋果產業向儲存、銷售、深加工全鏈條延伸,打通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讓蘋果“賣得更遠、賣得更好”;同時加強品牌建設,“冰糖心”蘋果先后獲得地理標志產品、綠色食品認證,團鎮也獲評“一連一品”示范鎮。
今年,六團雙城鎮再投近億元建設現代化果品深加工基地,預計全年加工蘋果達14萬噸,產值突破8.5億元,規模與效益均創歷史新高。“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優化品種、引進龍頭企業,推動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團鎮增效、職工增收。”六團雙城鎮農業和林業草原中心副主任李宏程說。
從“單一困境”到“全鏈振興”,六團雙城鎮的萬畝蘋果園里,一顆顆“轉型果”正成為職工群眾的“致富果”,更成為鄉村振興的“幸福果”。
(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華| 金付生 王芳芳 迪麗拜爾·艾沙 阿克加依·努爾拜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