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7點的體育場上,霜氣還沒散,48歲的潘建東已經蹲在草坪上,看著新入隊的球員運球帶球,他的嘴角揚起微笑,從2017年鄉鎮牧區少年足球隊到2025年全區青少年足球聯賽,從“零隊伍”到如今帶出一支新疆賽事亞軍球隊,雖然烈日和風霜曬黑臉龐,但腳下的足球,卻成了照亮孩子們成長的“光”。
初心緣起——給牧區孩子找一條出路
新疆昌吉市阿什里鄉中心學校葉德力是阿什里鄉胡阿根村牧民的孩子,從小酷愛足球運動,但受到牧區教學資源的限制,孩子一直沒有得到專業和系統的訓練。
2017年,潘建東下基層任新疆昌吉市阿什里鄉中心學校校長,他發現,像葉德力一樣的孩子,學校里不在少數,但牧區學校不僅教育器材短缺,也缺乏專業的指導老師。
如何讓孩子們的“個人熱愛”成為牧區學校“特色教育”,潘建東開始為深耕牧區特色教育付諸行動。他找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揮部領導,詳細匯報特色教育計劃和體育教育對牧區孩子的特殊意義。
在援疆干部的支持下,很快阿什里鄉中心學校“泉昌情·少年足球隊”組建,訓練器材、隊服、鞋子等援助持續不斷送到學校,校隊得到最充足的保障,極大地支持了足球隊的發展,葉德力也很快成長為足球社團的主力隊員,他說:“要把足球從興趣愛好變成專業特長,好好訓練,向俱樂部和體育專業方向發展,把球踢出昌吉、踢出新疆、踢向全國是自己的夢想。”
從“草根球員”到全國賽場,足球讓牧區足球小子的成長路越來越亮。“泉昌情·足球隊”先后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青少年足球邀請賽”“2021年2023年自治區石榴籽杯校園足球賽”“自治區校園足球特色校足球邀請賽”“2024年、2025年自治區足協杯等級賽”等,并奪得亞軍和最佳射手等多個獎項,隊員葉德力·賽力包、阿依別克·葉爾遜別克先后輸送到新疆足球隊,阿勒合斯·阿力合提輸送到福建省足球隊。
在潘建東的努力下,學校為所有足球社團學生建立足球檔案,并申報了國家足球特色學校。“泉昌情·足球隊”社團打開了牧區學校素質教育和特色教育的一扇大門,參加社團的孩子有了奮斗的目標和夢想,牧區的孩子們從此踏上改變命運的新征程。
2019年7月,北京體育大學中國足球運動學院網點校在昌吉市阿什里鄉中心校掛牌,這是該校在新疆牧區學校設立首個足球生源輸送地,培訓招生網點向牧區延伸后,每年將選拔兩名優秀學員送往秦皇島訓練基地進行全科目訓練,優秀學生可以保送北京體育大學。
夢想起航——昌吉青少年足球破局生長
潘建東不僅是“好教練”,更是“地方青少年足球的推動者”。2023年,潘建東從牧區小學調任昌吉市第三中學副校長,雖然崗位發生了變化,但是他對培養青少年足球隊員的工作一刻也沒有停止。
潘建東多次向市教育局提交“校園足球發展建議”,推動出臺《昌吉市青少年足球三年行動計劃》,昌吉市一中、二中、三中、七中都對在足球專業有特殊成就的學生開通綠色通道,并組建足球特色隊伍。如今全市每所中小學都開設了足球課,每年舉辦校園足球文化節。
2025年6月,“2025年新疆校園足球特色學校聯賽(初中組)”火熱開賽,這次聯賽是自治區深化體教融合、落實“五育并舉”的重要舉措,為全疆青少年足球愛好者搭建高水平競技平臺和“三交”平臺,對推動新疆青少年校園足球運動水平的提升和教育強區建設意義特殊,在這場比賽中,昌吉市榮獲初中男子乙組第二名,女子足球第一名的歷史性好成績。
緊接著8月,“祖國情·中華行”自治區首屆校園“援疆杯”中學生(初中)足球聯賽在昌吉市開幕,來自全疆各地州與19個對口援疆省市混合編隊以及兵團的各支中學生校園足球隊近千名運動員匯聚一堂,共赴這場“足球”盛會。
在這場友誼和競技的足球盛宴中,潘建東任昌吉州領隊,在與福建球隊經過兩天的磨合訓練后,在后期的比賽中所向披靡,一舉站到了30支球隊的亞軍位置,他本人也被組委會評予“優秀教練員”稱號。
隨著學校足球教育逐漸發展成為特色項目,學校對相關體育教學用品需求增加。這幾年,潘建東東奔西走,帶動社會各界參與到關心支持青少年足球運動發展的隊伍中,由他發起“足球公益課堂”,周末免費教留守兒童踢足球,吸引了20多名志愿者參加;晉江的卡爾美公司簽約長期資助“泉昌情·少年兒童足球隊”,球隊保障進一步強化,影響力迅速提升;泉州弘晟精密塑膠模具有限公司和泉州子燕輕工有限公司通過援疆干部得知學校的需求后,立即根據學生年齡階段需求,專門定制生產300個書包和50雙比賽專用足球鞋。
2021年,潘建東被評為自治區“民族團結一家親”先進個人,2023年被評為昌吉市第七屆“民族團結”道德模范,地方電視臺為他拍攝的紀錄片《托起牧童的足球夢》被廣泛傳播。
路長且艱——讓孩子在足球里收獲“終身獎杯”
在潘建東不懈的努力下,福建泉州多所學校與昌吉市建立手拉手友好校園,寒暑假,學生們常態化開展交流交往交融活動,其中踢一場足球友誼賽成為必選動作。特別是每年兩地開展的足球夏令營、冬令營,更是吸引眾多兩地小球迷參與。
2023年,新疆農區首個“五人制”室內足球館在阿什里中心學校落地,昌吉市已有19所學校被教育部命名為“足球特色學校”,阿什里鄉中心學校“泉昌情·足球隊”多名種子選手入選廣州恒大等專業足球俱樂部,并獲得自治區校園“石榴籽”杯足球賽最佳射手等榮譽稱號,學校“泉昌情·足球社團”3年間吸引近200人加入,校隊先后參加“慶祝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青少年足球邀請賽”“自治區足協足球產業杯”邀請賽等,并奪得亞軍和最佳射手等多個獎項,隊員阿斯力汗·努爾蘭臺、阿合特列克先后輸送到廣東千色花、廣州恒大等專業足球俱樂部,足球“小雄鷹”展翅欲飛。
昌吉市三中學生葉木力·葉爾蘭太小時候口吃,不敢和人說話,加入球隊后,他需要在場上喊“傳球”“防守”……慢慢變得開朗,現在能主動在學校升旗儀式上發言,說“足球教會我,要敢開口、敢擔當”。葉木力·葉爾蘭太不是個例。七年來,由潘建東累計培養213名隊員,帶領的球隊先后榮獲2019年全國青少年足球邀請賽U10組季軍(地方首枚全國青少年足球獎牌)、2022年省青少年足球錦標賽U11組冠軍、2025自治區首屆校園“援疆杯”中學生(初中)足球聯賽亞軍,球員中15人考上西安體育學院、新疆師范大學、昌吉學院等本科院校,8人進入職業足球俱樂部青訓營,還有5人畢業后回到地方當足球教練,傳承他的“育人理念”。
星辰不問趕路人。如今,昌吉的綠茵場上,仍能看到潘建東忙碌的身影:或許是在清晨指導新隊員,或許是在為足球公益奔走,或許是在見證兩地孩子的友誼賽……潘建東常說:“足球不只是贏比賽的運動,更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課堂。各民族孩子在奔跑中打破隔閡,在傳球中增進信任,在并肩作戰中懂得‘我們都是一家人’,這份情誼比任何獎杯都珍貴。”未來,他仍會帶著這份初心,以足球為橋,串聯起閩昌兩地的援疆情、連接起各民族孩子的童心,讓更多孩子在綠茵場上學技能、明事理、結真情,把“民族團結一家親”的種子深深埋進心里。這份用熱愛與堅守筑起的“民族團結紐帶”,正是他留給昌吉足球、留給孩子們最寶貴的人生財富。
(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華|馬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