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新疆在發生著什么?
當星星峽漸漸破曉,新疆“東大門”曙光初照;天池依偎在群山之間,碧波浩渺如天境浮空;與此同時——
經霍爾果斯鐵路口岸,進出境中歐班列27列以上;
約3.7億度電通過“疆電外送”通道,送往全國各地;
田疇沃野孕育的甜美瓜果,24小時內端上了各地餐桌……
一天一天,日月輪替,連成了一年的光陰;一步一步,篤行不輟,拼出了奮斗的輪廓。正是有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科學指引,五年來,錨定黨中央賦予的“五大戰略定位”,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之際,以高質量發展交出優異答卷。
優勢產業強支點,構建雙循環重要樞紐
新疆地域遼闊,物產富饒,資源富集。
主播正在帶貨銷售“腰站子”面粉。人民網 李欣洋攝
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東南部,是小麥生長的黃金地帶,奇臺縣半截溝鎮腰站子村便坐落于此,頗具代表性。從“大鍋飯”到包產到戶,再到成立專業合作社、放活土地經營權,“腰站子”面粉品牌走向全國,并成為新疆首批“億元村”之一。
“從吃飽飯到產業化,腰站子村用了40多年,下一棒要交到年輕人手里。”今年60歲的村黨總支書記唐培科感慨地說。
這是新疆端穩“糧食飯碗”的生動縮影——新中國成立之初,新疆糧食總產量為110萬噸;自治區成立以來,糧食總產穩步提升,去年總產量達2330.2萬噸。“中國碗”正裝下更多“新疆糧”。
真正的發展智慧,從來不是依賴優勢的“單向發力”,而是在善用優勢的同時,主動為劣勢“破局賦能”。
航拍巴里坤換流站。人民網 李欣洋攝
新疆東天山腳下的茫茫戈壁,當地人口中“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的劣勢,卻是電力能源建設的天然優勢——成片風機將綠能輸往哈密±800千伏巴里坤換流站,僅7毫秒就能“閃送”至重慶。
國網新疆超高壓分公司巴里坤換流站黨支部書記高新龍表示,這條電力“大動脈”在今年迎峰度夏前投用,快速緩解重慶夏季用電壓力。截至9月9日,工程累計輸送電量超75.7億千瓦時。
當前,新疆正大力推進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截至今年7月底,新疆新能源裝機達1.34億千瓦時,累計外送電量達9463.58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外送電量占比近三成。
柴窩堡凹陷北緣油氣資源潛力評價項目柴探2井施工現場。人民網記者 唐宋攝
糧食單產躍居全國第一、油氣產量連續四年全國第一、“疆電外送”連續五年破千億千瓦時……立足資源稟賦與產業基礎,新疆培育壯大油氣加工、新型電力等特色產業,加快構建具有新疆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特色優勢產業的穩步發展,為新疆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打造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注入澎湃動能。
黃金通道連歐亞,打造向西開放橋頭堡
新疆與8個國家接壤,邊境線長5700多公里,是我國向西開放的前沿,具有“五口通八國、一路連歐亞”的獨特區位優勢。
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劉琰攝
8月4日凌晨,我國首條直飛烏茲別克斯坦烏爾根奇的航線開通。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貨運航線輻射面不斷擴大,目前已增至20個國家,航線達31條。截至7月底,該機場國際貨郵吞吐量達5.5萬噸,同比增長近4倍,已超過2024年全年國際貨郵吞吐量,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效能持續釋放。
空中絲路越織越密,陸上絲路日夜不息。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一派繁忙,天山號(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鐵路快通”全面覆蓋,集貨、帶貨能力持續提升。截至目前,陸港區累計發行班列超9500列,主要出口鋼材、服裝百貨、汽車零配件、建材等200多個品類。
新疆國際陸港集團班列事業部營銷組主管王婷婷表示,通過?“天山號+鐵路快通”模式,企業無需另行申報及辦理繁瑣的轉關、核銷手續,申報成本節省30%,并顯著提升班列貨物運輸效率。
天山號(中歐班列)實現常態化開行。人民網記者 楊睿攝
新疆“一盤棋”,南疆是“棋眼”。隨著向西開放步伐加快,南疆重鎮喀什吸引眾多企業扎根。全球貿易通集團(中亞運營中心)自去年8月落地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喀什片區以來,貿易額已突破68.7億元,近日又與吉爾吉斯斯坦政府簽下3億元出口訂單。
“作為跨境電商及供應鏈平臺,我們與中亞各國政府在品牌共建理念上達成了深度合作,將引領一批制造型企業落地喀什進行深度合作。”該企業負責人趙志江說。
黃金通道盡顯黃金價值。2022年至2024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連續突破2000億元、3000億元、4000億元,3年跨越3個千億元臺階。這背后是新疆不斷拓展深化對外開放、主動服務國家向西開放總體布局的具體實踐。
“東聯西出”“西引東來”,一批批貨物從這里出發,跨越山海、連通萬邦,新疆實現“邊陲變中心、末梢變前沿”的華麗轉身。
幸福歌聲傳四方,共繪團結同心圓
天山雪松根連根,各族人民心連心。
每年七八月,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一四三團九連林果大道因鮮桃上市格外熱鬧,桃香彌漫間,游客和訂單紛至沓來。
“根本不用宣傳,發個朋友圈訂單就忙不完,全國訂單24小時能從桃園到餐桌。”果農倪澤寒身旁堆著幾十箱蟠桃,忙個不停。如今,蟠桃產業已成該團優勢特色產業,除鮮果銷售外,還發展深加工、鄉村旅游等,鄉村振興美好愿景正逐步實現。
獨庫公路沿線風景秀美。韓栓柱攝
天山南麓,獨庫公路南段140多公里穿境而過,庫車市阿格鄉康村便藏在公路終點,曾有“有女不嫁阿康村、光棍生在阿康村”的說法。
在當地政府與寧波援疆的帶領下,康村打響“翻身仗”:先從道路硬化入手,改造富民安居房、鋪設自來水管道、新建衛生院,再依托旅游資源打造“獨庫第一村?康村”,讓村民搭上“旅游快車”。
村民如蘇力?沙吾提放下羊鞭,在景區開起觀光車,“人多時一天要跑40多趟,去年光開車就掙了2萬多元。”他感慨道,“放羊的地方成了景區,以前想都不敢想。”
阿格鄉黨委書記、人大主席汪月華表示,今年年初康村召開集體股份分紅大會,全村436戶每戶分紅200元至900元不等,傳統牧業村端上了旅游“金飯碗”,“康村不小康”已成過去。
伊寧市花城里社區的“伊犁人的奶茶會”。人民網記者 陳新輝攝
增收有門路,民聲有回應。在伊寧市六星街,“奶茶議事會”打開各族群眾心扉,將民生訴求解決在基層。伊犁州黨委組織部干部妥曉虎介紹,以街巷為單位,將奶茶議事會設在聯戶長、群眾代表家中,政協委員工作站(室)的委員也參會商議,推動黨建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社區能解決的立即辦,解決不了的就報給上級黨委、政府統籌解決。”六星街社區黨支部書記迪達爾?庫鈉依說,“我們定期開奶茶會,通報解決進度,搜集新的訴求。”
妥曉虎提到,2023年以來,通過“伊犁人的奶茶會”居民議事品牌,伊犁州已為各族群眾辦理6.67萬件民生實事,覆蓋教育、醫療、就業、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不僅伊犁,哈密掛牌了一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站,學政策、送服務、話團結,播撒“鑄牢”種子;喀什市東湖社區,聚焦“一老一小”開展各類服務,社區干部和居民處成了“親人”;木壘縣博斯坦鄉“流動代表之家”,圍繞群眾身邊“小急難”,將“微實事”辦到群眾心坎……
新疆從上至下,推動落實統戰工作責任制,各級黨委政府帶頭解決深層次矛盾問題,更好凝聚人心、匯聚力量。目前,已建成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區示范單位101個、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14個,各族群眾越走越近、越走越親。
天山南北、塔河兩岸,幸福歌聲處處響起。70年來,新疆大力增進民族團結,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基石不斷加固。
展望未來,抓住新機遇、展現新作為,新疆以更加開放自信的姿態積極擁抱世界。
(孫海峰、唐曉勇、王欲然、唐佳、唐宋、楊睿、李欣洋、陳新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