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一隊由50余名媒體記者、網絡名人及鐵路一線網評員,組成的發現最美鐵路“發現團”走進烏準鐵路準東北站,開啟了探秘這條“烏金”大通道的發現之旅。
全長257公里的烏準鐵路串起烏魯木齊、甘泉堡、準東3個國家級經濟開發區,向西連通蘭新鐵路西段,貫穿天山北坡經濟帶,是疆煤外運的關鍵路線,被稱為“烏金”大通道,為服務保障國家能源戰略和地方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更以實干擔當書寫著國鐵企業在能源保障、區域發展與綠色環保領域的壯麗篇章。
錨定需求,國鐵擔當筑牢能源根基。新疆煤炭資源得天獨厚,位于昌吉州的準東煤田是國內最大的整裝煤田,預測煤炭儲量高達3900億噸,占全國儲量的7%、全疆儲量的50%,不僅是全國能源資源戰略保障基地,也是疆煤外運的核心源頭。依托這一資源優勢,礦區周邊聚集了中泰化學、天池能源、新疆宜化等1200余家煤電煤化工、硅基新材料和新能源企業,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集群,催生了旺盛的煤炭運輸需求。新疆鐵路部門精準把握能源保供與區域發展需求,大力實施烏準鐵路擴能改造,不僅為服務保障國家能源戰略提供了堅實支撐,也為地方經濟發展夯實了交通基石,讓國鐵企業的責任與擔當隨著鋼軌延伸越發堅實。
精準服務,激活區域經濟新活力。新疆鐵路部門主動突破“被動接單”的傳統運輸框架限制,通過定制服務、優化流程、整合資源等多種舉措,實現了烏準鐵路運輸供給與沿線產業發展的深度契合。為更好地滿足沿線不同企業對煤炭資源的運輸需求,新疆鐵路部門推出定制化運輸服務,按照“一企一策”定制運輸方案,不僅保證了企業用煤需求,降低了運輸成本,還減小了庫存壓力。針對沿線一些中小企業的零散貨運需求,新疆鐵路部門大力開展資源整合,推出“散改集”運輸,有效解決了小批量貨物運輸成本高、時效慢的難題。還通過挖潛提效、擴能改造等措施打通煤炭運輸的關鍵堵點,提升了煤炭保供效率。
綠色轉型,爭做藍天保衛主力軍。為充分發揮鐵路運輸大運量、低排放的優勢,新疆鐵路部門積極開展“公轉鐵”貨物營銷,與煤炭、煤化工企業簽訂中長期運輸合作協議,提升煤炭等大宗貨物中長途運輸的鐵路比例。2025年,新疆鐵路與31家企業達成了戰略合作,簽約協議運量達2.07億噸,較2024年增長16.29%。這不僅減少了公路運輸帶來的尾氣排放和交通擁堵,還進一步發揮了鐵路在打贏藍天保衛戰中的骨干作用,為新疆環境保護貢獻了鐵路力量。
從能源運輸動脈到區域經濟發展引擎,從國家能源安全屏障到綠色發展踐行者,烏準鐵路這條“烏金”大通道,必將隨著鐵路運輸舉措的不斷優化和“一帶一路”建設的持續深入,在新疆經濟發展和國家能源保障中釋放更大潛力,為國家的繁榮富強和人民的幸福生活貢獻更多力量。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鄺賢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