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聯、新疆文聯、第一師阿拉爾市共同指導,兵團文學藝術院(綠洲雜志社)、西部雜志社等多部門聯合主辦的“同飲塔河水 文脈共傳承”兵地文學人才專題培訓暨文學名家走進阿拉爾活動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王芳芳 攝
本次活動匯聚了阿克蘇地區、第一師阿拉爾市及塔里木大學70名文學創作骨干,并特邀《青年文學》《中國作家》《詩歌月刊》《湖南文學》等國內知名文學期刊主編、專家參與指導。活動采取專題授課、作品研討、創作采風相結合的方式,重點圍繞新時代文學創作、地域文化挖掘、兵地融合題材創作等主題展開深入交流。
培訓期間,授課人員通過案例分析、創作談等形式,與學員分享創作經驗。《青年文學》文學雜志主編,中國作協青年委員會委員張菁表示:“新疆這片熱土孕育了獨特的文化底蘊,兵地作家既要扎根生活、捕捉真實肌理,更要跳出經驗局限,用‘獨特發現’與 ‘陌生化視角’挖掘故事內核,將生活中的‘苦與疼’轉化為展現堅韌精神與希望力量的創作素材,讓兵團精神與新疆故事更具感染力。”
活動現場。王芳芳 攝
此次活動深度整合兵團與地方文學資源,這種“兵地攜手、上下聯動”的模式,是深入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扎實推進兵地融合發展、深化文化潤疆工程的生動實踐,更開創了“資源共享、人才共育、作品共推”的文化協作新路徑。
新疆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熊紅久表示:“選擇以文學為切入點推進兵地融合,正是看中文學的群眾基礎與傳播優勢。目前新疆、兵團省級作家隊伍已超3800人,每年有幾千萬字作品在各級平臺發表,以文學培訓為起點,未來還將推動美術、書法、攝影等更多藝術門類開展兵地融合活動,讓文化潤疆成果覆蓋更廣泛人群。”
兵團文聯秘書長、兵團作協副主席王善讓表示:“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持續深化兵地文藝合作,在人才培養、作品創作、活動開展等方面建立長效機制,共同推出弘揚兵團精神和新疆特色的優秀文學作品。”
文學名家與學員走進三五九旅屯墾紀念館采風。王芳芳 攝
活動期間除專題培訓外,還將組織名家與學員共同開展采風活動,深入阿拉爾市、阿克蘇地區的鄉村、企業、文化遺址,實地感受兵地共建成果與地域文化魅力,切實以文學力量講好兵地攜手發展的動人故事,推動新疆和兵團文學事業高質量發展,為文化潤疆注入持久動力。(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王芳芳 何維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