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熱血灑天山,不負年華奉龜茲”,這是浙江寧波市第十一批援疆教師總領隊、庫車市陽明小學黨支部書記胡濤波援疆路上的赤誠寫照。在第41個教師節來臨之際,這位懷揣教育初心的援疆人,已帶領“51甬師團”踏上天山腳下的熱土整整一年。
從甬江晨潮里的“書藏古今”,到龜茲落日下的“支教傳薪”,胡濤波始終以行動踐行“山海相依”的教育承諾——他將江南智慧融入甬師教案,與新疆課堂的民族風情碰撞共鳴,在“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教育傳遞中,搭建起跨越萬里的文明對話橋梁;更以“同心筑夢”的雙向奔赴,在這片土地上讀懂“堅守”的重量、“共生”的深度,讓不同靈魂的溫度交融共振,成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實踐。
作為援疆教師總領隊,胡濤波始終將推動庫車市教育高質量發展視為己任,帶領全體援疆教師深耕一線。一年來,在庫車市委、市政府、寧波援疆指揮部及教育部門的關心支持下,他堅定推進教育援疆“組團式—全鏈式—共享式”迭代升級,以三大核心舉措為庫車教育注入強勁動能。
傳承?融合?創新:打造特色教育“矩陣”,樹立南疆標桿
胡濤波帶領援疆學校傳承“5E”飛地集團化管理模式,以“文化浸潤+制度創新+數字賦能”為協同路徑,構建“理念輸入—實踐轉化—反哺創新”的可持續閉環,實現辦學品質與文化特色雙提升。在他的統籌下,各援疆學校亮點紛呈:應麟幼兒園深耕“六藝館”,以傳統文化啟蒙為特色,成為庫車學前教育文化浸潤示范基地;陽明小學以智“匯”陽明為核心,打造校史館、陽明TV、AI體育運動室、AI棋類室及陽明“智”造創客空間,引入宇樹機器狗實現“傳統+科技”智力援疆,在2024—2025學年期末阿克蘇地區六年級、四年級質量檢測中,均位列396所學校第一名,成為南疆基礎教育標桿;慈孝書院于2025年6月獲評“阿克蘇地區民族團結模范集體”,其《慈孝育心?團結筑夢》案例入選自治區援疆工作優秀案例;庫車二中作為全國青少年科普示范學校,新增人工智能館;庫車中職成立金牌導游技能大師工作室,為新疆文旅產業發展與鄉村振興注入人才活力。
破卷?成圈?贏享:鍛造師資隊伍“難離”,輻射優質資源
2024年11月,在胡濤波的推動下,寧波教育援疆“共享中心”正式成立。該中心以“立足一校,輻射一域”為理念,創新教育幫扶機制,拓展寧波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帶動效能。成立至今,參與共享教師達123人次,特聘寧波后方柔性專家27人次,開展公益課堂107節、專題講座62場,結對師徒104對,覆蓋庫車36所學校,輻射范圍延伸至阿拉爾、拜城、溫宿等阿克蘇地區其他縣市,惠及當地教師4500余人、家長2000余人、學生12800余人,形成“援疆引領、教師成長、教研躍升”的良性循環。此外,胡濤波還引導援疆教師聯動后方企業與學校,累計捐助物資金額超100萬元,真正實現“從卷到圈”的生態重構、“從想到享”的內生突破、“從引到贏”的發展共進。
互嵌?賦能?共融:培育時代新人“鑄牢”,厚植民族團結
聚焦“全鏈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胡濤波帶領團隊深化“互嵌式”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陽明小學在他的指導下,開展“陽明文化絲路行”“云端書信手拉手”“飛地學校交流交往”等活動,持續擦亮“石榴籽”品牌;慈孝書院通過“慈孝文化尋跡行”“點亮微心愿”等實踐,實現“知識傳授”與“情感共融”雙豐收,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孩子們心中深深扎根。
“支援庫車就是發展寧波”,這是胡濤波始終秉持的理念。下一步,在寧波援疆指揮部的精準引領下,他將帶領團隊持續挖掘文化潤疆實施路徑、推進庫車教育數字化轉型、打造“家門口”的研學品牌。以“一群人、一件事、一起干、一定贏”的拼搏姿態,胡濤波正全力擦亮教育援疆這張寧波對口支援工作的金名片,讓甬庫情誼如天山雪水,清澈綿長,滋潤每一寸教育沃土。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王紅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