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量群眾落水,急需救援!”9月3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阿克蘇托什干河河畔傳來一陣陣緊急呼救,只見十余名消防救援人員迅速系好安全繩,采用平跳式動作縱身入水,朝著前方20米外的溺水者奮力游去,接近目標后,他們果斷從溺水者后方接近控制,岸邊的其余消防救援人員則迅速拽拉安全繩,最終穩穩將落水群眾與入水的消防救援人員一同拉回岸邊,成功完成營救。
8月27日至9月5日,新疆消防救援總隊2025年水域救援技術培訓班在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溫宿縣水域救援特勤站舉辦。為期10天的培訓中,來自全疆16個支隊的48名水域救援業務骨干齊聚一堂,以“實戰為導向、技能為核心”,沉浸式投入到高強度、全科目水域救援培訓中。
“轟轟轟……”當天,在阿克蘇托什干河外場實訓現場,隨著舟艇外掛機被點燃,水域救援業務骨干駕駛舟艇朝著急流水域駛去。流動水面上,時而整齊排列的“一”字陣型,時而浩浩蕩蕩的“S”形陣型,突然間,又變換成劈波斬浪的“O”形陣型,大家默契配合,隊形在不斷變化中整齊向前。
“拋繩要預判流速!拋繩前一定要注意角度和方向,用鐘擺原理借水力!”在拋繩包救援中,教官的聲音縈繞在學員耳畔,急流撕扯著漂浮繩,岸上隊員弓步拉繩形成“人肉錨點”,青筋暴起的手臂與水流角力,一步一步將隊友拖離急流漩渦。而在翻舟自救實訓科目中,急流中6人乘坐的橡皮艇翻覆,隊員們落入水中,一名隊員第一時間拋出錨繩,“一、二、三——翻!”接過錨繩后的其余隊員蹬踹艇沿,借水力將100多公斤的艇身轟然扳正……
“為實現‘專業、精準、科學’救援,此次培訓共邀請4名獲得具備培訓資質的專業教官,抽調全疆9名水域救援師資骨干擔任助教,共同組成管理教學團隊。”新疆消防救援總隊作戰訓練處一級指揮員劉洋表示,培訓按照“實戰需要什么,就練什么”原則,立足當前暴雨頻發、城市內澇搜救、溺水事故多發等救援任務實際,科學選取溫宿縣水域救援特勤站綜合急流訓練設施和托什干河作為內場、外場實訓場地,按照“外部教官主教主訓、內部助教輔助教學”模式,采取分組訓練、困惑解答、實戰比拼、理論考試和專家講評等方式進行,從難從嚴設置3大類60余項訓練科目,確保訓練內容的全面性和科學性。
在急流水域訓練,考驗的是技巧、是體力,更是學員的心理承受能力、團結協作能力和應變能力。從翻舟自救、頂礁救援、定點救援、活餌救援到橫渡系統架設、涉水泅渡、拋繩包救援等綜合救援以及固定及搬運、心肺復蘇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急救技術等科目,學員們在教官團隊的帶領下,攻克了一道又一道難關。
“之前我們的訓練,主要集中在江河湖等水域環境。這次在水域特勤站與我以往參加過的水域培訓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我們從江河湖的水域轉移到了急流訓練設施,比如淺灘涉水橫渡、回流區應用、沸騰線脫困等,這些項目對我們來說是全新的體驗,將把這次所學到的知識帶回支隊,更好地發揮傳幫帶作用,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水域救援能力。”昌吉州消防救援支隊世紀大道特勤站站長助理劉俊偉表示。
培訓期間,阿克蘇地區消防救援支隊積極調撥所需的器材裝備,從教學訓練、食宿交通和醫療衛生等方面入手,抽調專人負責,及時購置調撥了心肺復蘇人體模型、AED等器材和個人訓練生活用品,為培訓的順利進行提供堅實保障。培訓班嚴格落實安全管理制度,每日訓練前開展安全風險評估,檢查裝備器材性能,明確安全注意事項;訓練中安排安全觀察員全程值守,實時監控水域環境與參訓人員狀態,確保培訓安全有序推進。從培訓至今,參訓學員全體教員頂烈日、戰風浪,克服高溫、疲勞等多重挑戰,始終保持昂揚斗志,展現出過硬的紀律作風與鉆研精神。?
劉洋表示,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場地設置和課程設計,建立更加科學高效、貼近實戰的培訓體系,把水域救援培訓成果轉化到實戰應用之中,為基層培養輸送更多的水域救援骨干,穩步提升隊伍攻堅打贏能力,為今后高效遂行各項應急救援任務打下堅實基礎。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胡瀟瀟 汪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