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新疆和什托洛蓋鎮烏蘭浩達村玉露香梨示范基地里碩果飄香,一個個飽滿圓潤的“雪山蜜父”壓彎了枝頭。8月29日,“雪山蜜父”中的皇冠梨正式開始采摘,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地進行無損采摘,果園里一派豐收忙碌的喜人景象。這顆由庫爾勒香梨與雪花梨雜交選育而成的特色水果——個大、皮薄、汁多,不僅是雪山腳下的“天選好果”,更成為鎮黨委政府帶領農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書寫著鄉村振興的生動篇章。
“今天將采摘1噸多“雪山蜜父”——皇冠梨,真正高品質雪山蜜父——玉露香梨大概9月底采摘上市。皇冠梨15元每公斤,玉露香梨40—50元每公斤,作為“禮品果”銷往北上廣深等地。”玉露香梨示范基地、新疆得耘興泰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萬杰介紹道。
和什托洛蓋鎮地處北緯46°,擁有雪山融水灌溉、超3000小時年日照、17℃左右晝夜溫差的天然優勢,年平均降水量30毫米、無霜期120天的獨特氣候條件,為玉露香梨的生長提供了“黃金環境”。鎮黨委政府敏銳捕捉到這一資源稟賦,將發展特色農產品作為鄉村振興的核心抓手,納入《和什托洛蓋鎮2021-2025年一二三產產業發展長遠規劃》,明確提出“以果業強鎮、以產業富民”的戰略目標 。通過科學布局,在昆德侖新村南面100米處規劃建設占地80畝的玉露香梨園,將自然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為確保項目落地,鎮黨委政府積極整合資源,通過“援疆資金+地方配套+社會資本”多渠道籌措資金。其中,遼寧援疆資金投入300萬元,建成包含30座冷棚及自動卷簾機、防爆網、監控設施的標準化種植基地 。同時,借鑒兵團184團的成熟經驗,引進“冷棚種植技術”,實現了玉露香梨的反季節規模化生產,每畝產量提升至4噸以上,為產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破解傳統農業“重種植、輕管理”的痛點,鎮黨委政府牽頭組建“黨員先鋒隊+技術專家+村民志愿者”的多元服務體系,貫穿種植、管護、采摘、銷售全鏈條。在種植環節,志愿者協助推廣有機肥施用、科學修剪等技術,確保每一顆果實都能充分享受陽光沐浴;管理維護階段,他們參與果園巡查、病蟲害防治,守護果樹健康生長;采摘季來臨時,志愿者化身“采收員”,嚴格執行無損采摘標準,保障果實品質 。在銷售端,志愿服務隊創新“線上+線下”雙渠道模式:線上依托抖音、快手等平臺開展直播帶貨,打造“雪山蜜父”品牌;線下對接商超、電商企業,在疆內外主要城市建設銷售專柜,并通過參與農產品展銷會等活動拓展市場。
為實現產業可持續發展,鎮黨委政府積極探索“政府引導、企業運營、農戶受益”的合作模式。2023年11月,推動烏蘭浩達村與新疆得耘興泰農業有限公司簽訂15年承包合同,引入企業專業種植管理經驗和成熟銷售渠道,實現“技術、管理、市場”三位一體升級 。企業入駐后,通過統一技術標準、統一品牌包裝、統一市場定價,在山西農業大學果樹研究所做技術指導下,帶動梨園年產值提升30%,村集體年增收超10萬元,農戶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與此同時,鎮黨委政府同步推進“農業+文旅”融合發展。依托魔鬼城至喀納斯旅游環線的驛站優勢,將玉露香梨園納入“賞民俗、品非遺、嘗鄉味”精品旅游線路,開發采摘體驗、田園觀光等項目,形成“以旅促農、以農興旅”的良性循環。
如今,“雪山蜜父”已成為和什托洛蓋鎮的“金色名片”,不僅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更吸引遼寧援疆醫療隊、盤錦市考察團等多方關注,成為區域協作的典范。下一步,鎮黨委政府將持續深化與兵團184團的兵地融合,推動玉露香梨深加工項目落地,開發梨膏、梨酒等高端產品,延伸產業鏈條 ;同時,計劃擴建智慧果園,引入物聯網監測、無人機植保等技術,實現種植管理智能化、標準化,力爭將“雪山蜜父”打造成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支柱產業。
“小梨子”撬動“大產業”,“金果子”結出“幸福花”。和什托洛蓋鎮黨委政府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將特色果業培育成鄉村振興的“引擎”,讓農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穩、越走越甜。未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將繼續書寫“產業興、農民富、鄉村美”的時代答卷。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楊俊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