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南麓的風,掠過焉耆盆地的沙礫,拂過中菲酒莊齊整的葡萄藤——誰承想,這片如今綠意盎然的土地,十余年前還是“飛沙走石、寸草不生”的戈壁。中菲酒莊坐落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巴州),從一片荒蕪到“中國名莊”,它的故事是一場關于風土敬畏、匠心堅守與人文溫度的漫長修行。
中菲酒莊酒窖。臧嶸攝
初心:始于一杯酒的赤誠
中菲酒莊的緣起,藏著一份樸素的浪漫。莊主紀昌鋒記得,夫人李翠萍雖酒量淺,卻總為葡萄酒的醇香陶醉?!盀楹尾挥H手釀一杯讓她安心的酒?”這個念頭,成了他踏足葡萄酒事業的起點。為尋得釀酒真諦,他輾轉多國,南非之行中一句諺語擊中了他:“水里能看到人的面孔,葡萄酒里則能直抵心靈。”這份對葡萄酒“直抵心靈”的共鳴,讓他從“為愛人釀酒”的初心,延伸出對“中國風土能否釀出世界級佳釀”的追問。
中菲葡萄酒。臧嶸攝
在“世界十大最具影響力葡萄酒顧問”李德美教授的指引下,紀昌鋒將目光定格在焉耆盆地。這里北倚天山支脈庫魯克山和霍拉山,南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境內的“一湖(博斯騰湖)兩河(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更是為這片疆土增添幾分靈動柔美。而素有“梨城”美稱的庫爾勒市內的焉耆回族自治縣,地理位置優越、產業發展模式鮮明,被譽為新興“紅酒之都”,這里地處北緯42度“黃金釀酒帶”,年平均日照3079.3小時的熾烈陽光,1860.4毫米的年蒸發量造就的干燥氣候,8.0偏堿性的沙礫土壤,以及博斯騰湖調節下的微氣候,構成了釀酒葡萄生長的獨特風土——少病蟲害,無雨水稀釋風味,果實糖分與風味物質得以充分積累。只是當時的這片土地,還未顯露出它的潛力,仍是一片需要“喚醒”的戈壁。
拓荒:與戈壁的十年相守
“在戈壁種葡萄,不是和土地較勁,是和土地對話。”紀昌鋒常這樣說。初到焉耆,最大的難題是土地本身:地表遍布巨石,冬天葡萄埋土保暖時,石塊會導致覆蓋不嚴,幼苗易凍傷;土壤貧瘠,養分匱乏,連雜草都難以存活。
沒有捷徑,唯有“笨辦法”。紀昌鋒與李翠萍帶領400名工人、20輛小拖拉機,開啟了長達三年的“撿石工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撿出的石塊堆成了一座“白石山”,原本凸起的戈壁地勢漸漸平緩;為補足土壤厚度,他們從霍拉山拉運新土,將一萬畝土地整整填高70公分——這不是簡單的體力付出,是對土地的耐心“塑形”,讓戈壁逐漸具備孕育葡萄的條件。
中菲酒莊葡萄園。中菲酒莊提供
防風固沙是另一重考驗。他們在葡萄園周邊栽種40000棵青楊與胡楊,初期成活率不足八成,枯萎的樹苗堆成了小山,卻沒人放棄。每年春秋,酒莊人都會補栽新苗,如今,成行的樹木像哨兵般守護著葡萄園,野兔、狐貍時常穿梭其間,成了“善待自然”最生動的注腳。為改善土壤肥力,酒莊第一年便購入10000立方有機羊糞,此后每年投入200萬元,從巴音布魯克大草原運來純羊糞人工施肥。當第一串葡萄在戈壁上成熟時,紀昌鋒說:“那不是果實,是土地對我們的回應?!?/p>
中菲酒莊葡萄園。臧嶸攝
匠心:讓風土說話的堅守
“好葡萄是基礎,但懂風土的人,才能讓葡萄說出自己的故事?!崩畹旅澜淌诘倪@句話,成了中菲酒莊的釀造準則。作為總顧問,他不僅為酒莊規劃種植布局,更將馬瑟蘭葡萄引入這片土地——這種曾小眾的品種,在焉耆的風土里煥發出獨特的果香與單寧,中菲酒莊的馬瑟蘭葡萄酒由此成為國際賽場的“??汀?。
釀酒師張炎的故事,更是這份匠心的縮影。2016年發酵季,正值葡萄采收關鍵期,張炎的愛人突發重病需手術。紀昌鋒催他回家,他卻改了機票,守在實驗室觀察葡萄采樣:“天氣熱,葡萄狀態變快,我走了,今年的酒就差了。”直到所有葡萄采收完畢,他才匆匆趕去醫院。這份“把酒當孩子養”的執著,是酒莊團隊的日?!麄優槊恳恢昶咸褬擞浀乩矶ㄎ?,記錄生長周期;引進法國Pera粒選設備確保原料純凈,自主研發敞口發酵罐保留果香,用意大利灌裝設備保障每一瓶酒的穩定品質。
如今,中菲酒莊的5個系列13款酒,各有其“風土表達”:“干杯系列”輕盈,是對環保理念的呼應;“盡歡系列”果香濃郁,適配大眾日常;“尊享”與“珍藏系列”則沉淀著焉耆的風土密碼,成了資深酒客追逐的對象。400余項國際大獎不是終點,而是世界對“中國風土釀造”的認可。
中菲酒莊生產線。中菲酒莊提供
共生:酒莊與土地的人文約定
中菲酒莊的根,始終扎在焉耆的土地里。紀昌鋒常說:“酒莊不是孤立的存在,是和這片土地上的人、自然共生的共同體?!边B續四年,酒莊為庫爾勒市環衛工人捐贈100余萬元,讓堅守環保一線的人感受到溫暖;為貧困學生、焉耆教育系統累計捐贈150萬元,在孩子們心中播下希望的種子;向犧牲公安干警家屬、傷殘群體伸出援手,用行動詮釋“善待他人”。
夕陽下,中菲酒莊的“七個圓”建筑格外醒目——既呼應著所在地“七個星鎮”,也暗合北斗七星指引農業的寓意,地下的文化中心、餐廳,既防風沙又節能,是“天人合一”理念的具象化。葡萄藤在風中搖曳,遠處的天山積雪閃爍,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瓶酒,都在訴說著一個道理:真正的“名莊”,不止于佳釀的品質,更在于對風土的敬畏、對匠心的堅守、對人的溫暖。
從中菲酒莊望去,焉耆盆地的葡萄園連成一片,那是戈壁重生的證明,也是中國葡萄酒產業向上生長的縮影。在這里,酒不再是單純的飲品,而是土地、人、時間共同釀就的詩篇——一首關于堅守與共生的長歌。
中菲酒莊鳥瞰圖。中菲酒莊提供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臧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