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北緣,曾經的絲路古道荒原驛站,如今崛起了一座現代化紡織印染產業新城——阿拉爾市。作為新疆四大綜合性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之一,這里依托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與“一帶一路”區位優勢,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戰略導向,實現了從“棉花倉庫”到“紡織高地”的跨越式發展,構建起全鏈條、多元化、可持續的產業生態體系。
筑基:全產業鏈閉環成型,破解產業發展關鍵瓶頸
產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完整且堅韌的產業鏈條。新疆兵團第一師阿拉爾市通過“抓兩頭帶中間”的精準策略,聚焦原料供給與印染加工兩大核心環節,逐步打通“紡紗-織布-印染-家紡-終端產品”全產業鏈,形成棉紡、粘膠、聚酯“三大百億級產業集群”,為紡織印染產業筑牢發展根基。
在原料保障上,第一師阿拉爾市打破了傳統紡織產業“棉花獨大”的局限,構建起覆蓋天然纖維、化學纖維、生物基纖維的全品類原料供應體系。2023年投產的紡織新材料一期30萬噸聚酯長絲項目,改變了西北五省聚酯原料依賴外購的格局。截至2024年,第一師阿拉爾市紡織纖維總產能已突破百萬噸級,成為全疆唯一同時具備棉紡、粘膠、聚酯三大主流原料的產業區。
印染環節是紡織產業鏈從“前端原料”向“后端高附加值產品”延伸的關鍵。第一師阿拉爾市通過政策引導與技術引進,已建成全疆規模最大、品類最全、技術最優的染整基地。目前,第一師阿拉爾市印染產能達47.4萬噸,涵蓋散纖維染色、紗線染色、面料染整、數碼印花等全品類加工,占全疆印染總量的50%以上。工業園區企業引進的德國門富士定型機、意大利美佳尼數碼印花機等國際先進設備,實現了從坯布到成品面料的全程數智化生產。
產業鏈的整合升級,讓第一師阿拉爾市實現了從“單一環節生產”到“全鏈條協同”的轉變。新疆欣明紡織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10.8億元,構建起“聚酯長絲-加彈-整經-織布-印染”一體化生產線,年轉化聚酯原料10萬噸,生產的高檔家紡面料直接供應落戶第一師阿拉爾市的浙江、江蘇等地知名家紡品牌。2024年,新疆圣霖新材料紡織項目開工建設,投產后可實現“原料-織造-印染-成品”閉環生產,帶動上下游配套企業產值增長超20億元。
截至2024年,第一師阿拉爾市已集聚紡織服裝企業67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49家,建成紡紗規模274萬錠、織布機2.3萬臺,2024年實現紡織服裝產業規上工業總產值167億元,產業鏈協同效應持續釋放。
賦能:綠色與數字雙輪驅動,塑造產業核心競爭力
在“雙碳”目標與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第一師阿拉爾市以綠色化轉型為底色、以數字化升級為引擎,推動紡織印染產業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變,構建起兼具生態效益與市場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模式。
綠色發展是第一師阿拉爾市紡織印染產業的鮮明標識。作為“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始終將生態環保理念貫穿產業發展全過程,構建了“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循環經濟體系。在廢水處理領域,園區印染企業配套建設中水回用系統,整體回用率超45%,年節約用水超2000萬噸;阿拉爾市興美達印染有限公司還創新采用“臭氧氧化+膜分離”深度處理工藝,實現廢水資源化、排放減量化。在能源利用上,園區企業配套建設200MW 光伏發電項目,年發電量超3億千瓦時,年減排二氧化碳12萬噸;新疆睿格紡織有限公司則通過鍋爐余熱回收、電機變頻改造等技術,將單位產值能耗降低18%,獲評“國家級綠色工廠”。
循環經濟項目的落地,進一步拓展了綠色發展空間。2024年,第一師阿拉爾市引進南疆首條再生滌綸短纖生產線,年處理PET塑料瓶、工業廢料等5萬噸,生產高端再生滌綸短纖5萬噸,產品用于環保面料等領域,填補了西北再生化纖生產空白;2025年啟動的菌草種植-粘膠纖維項目,投資1530萬元種植蘆竹5500畝,以菌草纖維替代傳統木漿原料生產粘膠纖維,不僅減少森林資源消耗,還能帶動周邊農戶增收,形成“農業種植-工業生產-生態修復”的良性循環;總投資10億元的玄武巖纖維產業園項目,利用當地玄武巖礦產資源,建設5萬噸池窯連續玄武巖纖維生產線,推動第一師阿拉爾市紡織產業向“高性能新材料”領域突破。
數字化轉型則為第一師阿拉爾市紡織印染產業注入“智慧基因”。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建成“數據一個庫、管理一條線、監管一張網”的數字化管理體系,企業項目備案、工程規劃許可證、施工許可證等手續均可“不見面”辦理,審批時限縮短40%,阿拉爾市樂銷實業有限公司等項目從簽約到投產僅用8個月,創造了“阿拉爾速度”。在生產環節,企業紛紛加大數字化投入:新疆道格拉斯紡織科技有限公司通過工業物聯網設備,實時采集600臺織機的生產數據,實現訂單排產、質量監控、設備維護的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生產效率提升30%,產品良品率達99.2%。
拓局:政策賦能與優化產業布局,打造絲路紡織新高地
產業的長遠發展,需要優質的營商環境作支撐,更需要廣闊的市場空間作保障。第一師阿拉爾市通過政策精準賦能、優化要素配置,同時依托“一帶一路”區位優勢深耕市場,推動紡織印染產業從“區域集聚”向“拓展布局”邁進,致力于打造“一帶一路”紡織新高地。
在營商環境優化上,第一師阿拉爾市推出“政策+服務”雙輪驅動模式,對企業數字化改造、綠色技改項目給予補助;推行“保姆式”服務,設立“企業服務專員”,為企業提供從項目立項、土地審批到投產運營的全流程跟蹤服務。
基礎設施的完善,進一步提升了產業承載能力。阿拉爾經濟技術開發區已構建起“雙電源、雙輸氣管線”的能源保障體系,220KV變電站、天然氣門站等設施滿足企業滿負荷生產需求;道路、排污管網、供水管線等基礎設施實現“九通一平”,配套建設了托育中心、幼兒園、商業綜合體等公共服務設施,形成“產業+城市”融合發展的良好生態。
2025年將投運的中國輕紡城新疆分市場,規劃建設“中亞面料展銷專區”,面積達2萬平方米,將吸引500余家國內外面料企業入駐,打造“西北面料交易中心”。
2025年秋季,全國布商大會將在阿拉爾市舉行。此次大會不僅是對第一師阿拉爾市紡織印染產業發展成果的肯定,更將為其帶來技術、資金、人才等優質資源,推動產業向“設計、品牌、終端”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
展望未來,第一師阿拉爾市將以“3+3+1”現代產業體系為框架,持續做大做強紡織服裝、綠色化工、食品加工三大主導產業,培育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三大新興產業,完善現代服務業支撐。到2027年,力爭紡織印染產業產值突破300億元,建成全疆最大的聚酯纖維基地、功能性面料研發中心和跨境紡織貿易樞紐,將這座從戈壁荒灘上崛起的軍墾新城打造成為“一帶一路”上的“紡織綠洲”,貢獻絲綢之路上產業轉型的“阿拉爾方案”。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石繼良 程永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