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駐疆空軍部隊在機關體育館啟動“禮贊勝利八十載·攻堅百年向未來”主題書畫攝影展評活動,通過官兵創作的書畫攝影作品,重溫抗戰歷史、傳承紅色基因,以此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
“抗日戰爭年代,我們連一架像樣的飛機都沒有;如今戰鷹列陣戈壁,各型裝備接連更新迭代,這既是國防實力的有力印證,更足以告慰先輩、震懾曾經欺凌我們的國家!”活動現場,解說員、中士簡勝利站在自己創作的作品《我與軍史館》前,向官兵們講述展品背后的故事。
圖為《我與軍史館》作品。魏垚竹攝
談及創作靈感,簡勝利坦言,最初覺得駐疆空軍的歷史離自己很遠,直到接觸到歷史舊物、聽聞老故事,才逐漸明白“今天的一切不是憑空得來的”。“要知道今天的路從哪里來,才知道往后的路該往哪里走,銘記歷史、吾輩自強,這是我創作這幅畫最想傳遞的心意。”
官兵參觀展覽。魏垚竹攝
此次展評活動通過多樣化形式豐富內涵:組織書畫攝影作品參觀、開展作品評比、舉辦打卡留念合影、讓官兵體驗版畫拓印、收集官兵寄語、開設線上專欄展陳。活動不僅將抗戰精神融入筆墨光影,更結合官兵戰備訓練日常與崗位實踐,把精神力量轉化為可感可知的鮮活場景,在浸潤人心的同時,引導官兵深化對歷史傳承的思考。
官兵體驗版畫拓印。魏垚竹攝
據悉,今年以來,駐疆空軍部隊持續推動抗戰歷史學習,深入解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宣揚其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的地位與貢獻;結合“歷史尋根行動”,深化駐疆空軍部隊傳統精神,推動官兵對抗戰精神的感悟與紅色基因傳承深度融合,有效激發了群眾性創作熱情。
據部隊領導介紹,此次活動共征集327幅作品,經初篩展陳12件書法、17件繪畫、48件攝影作品。這些作品題材鮮活,既有訓練間隙的“戰地剪影”,也有駐訓點位的“戈壁畫架”,官兵們將戍邊日常、對英烈的敬意、投身強軍實踐的信念盡數融入創作,成為與歷史對話、與崗位同行的真實注腳。
官兵寄語:清澈的愛只為中國。魏垚竹攝
為確保評選公正專業,活動邀請新疆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柳文喜、新疆書法美術家協會服務中心副主任楊曉剛、新疆攝影家協會藝術委員會秘書長賈松冰、經開區時代華章文產發展有限公司代表張美瑤4位地方專家,聯合10名部隊官兵代表組成評審組,采用“專家評審70%+官兵評審30%”的方式評選。最終,15幅“優秀書法/繪畫作品”、15幅“優秀攝影作品”脫穎而出,后續將推選優秀作品至地方專題書畫攝影展,讓駐疆空軍的歷史傳承故事走出營門,感染更多人。
官兵寄語:繁榮昌盛(藏語)。魏垚竹攝
展覽現場,官兵們紛紛分享觀展感悟。少數民族官兵阿力木?阿卜杜熱合曼說:“時值抗戰勝利80周年,通過展覽我真切感受到祖國的強大和人民軍隊的現代化。作為少數民族戰士,我會永遠向黨組織靠攏,推動民族團結,為祖國繁榮昌盛盡一份力。”
二級上士葉建成則表示,此前對“傳承紅色基因”的理解較為抽象,此次看展有了具體認知:“槍林彈雨不低頭、艱苦環境不放棄,這是先烈們用行動詮釋的理想信念。如今沒有了戰火紛擾,但對我來說,履職盡責、練強本領,就是傳承先烈精神、守護和平生活的最優選擇。我會把展覽中的先烈故事講給戰友,也會在訓練中更加刻苦奮進,憑過硬本領扛起守護國家與人民的責任,這便是對先烈最有力量的告慰。”
“從征集到評選,每一步都想著讓官兵多參與、真投入。”負責此次活動籌備的政治工作部宣傳處干事鄧雄飛表示,這些作品沒有華麗修飾,卻飽含對先輩的致敬、對崗位的熱愛;而通過評選選優、高校巡展,不僅是對官兵創作的認可,更能讓抗戰精神借助官兵自己的作品,傳得更廣、扎得更深。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魏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