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位于新疆和田市拉斯奎鎮托萬其蓋布隆村的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傳來喜訊——該合作社近100畝鹽堿地蝦塘養殖的南美白對蝦正式批量上市,標志著和田地區在鹽堿地生態養殖領域取得新突破,為當地鹽堿地資源利用與生態農業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走進養殖基地,工人們正忙碌地進行捕撈作業,起網、分揀、裝箱,新鮮的對蝦將通過水車打氧運輸發往阿克蘇、喀什等地的農貿市場。“首批上市的對蝦畝產400公斤以上,每天的訂單量在1.5噸左右,總產量大概在35噸--40噸左右,產值200多萬元。”和田市富洋水產品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林指著活蹦亂跳的對蝦,難掩興奮。
托萬其蓋布隆村地處和田綠洲邊緣,周邊鹽堿地資源豐富但利用率低,傳統農業種植收益有限。2024年6月,當地政府聯合農業技術部門調研后,決定探索“鹽堿地改良+生態養殖”新模式,選址該村打造南美白對蝦養殖試點。
“剛開始沒人信,沙漠里能養出海水蝦?”楊林回憶,村民中也有不少人質疑。為攻克技術難關,合作社圍繞鹽堿地水質調控、蝦苗淡水化適應性培育、養殖環境監測等關鍵環節,建立了全流程技術規范。“我們用生物改底優化養殖池底質環境,減少有害物質積累,通過淡水稀釋降低水體鹽堿度,搭配專用飼料,經過3個月試養,蝦苗成活率達到80%以上。”楊林介紹說。
拉斯奎鎮的成功并非偶然,這背后離不開和田地區在海鮮養殖產業的積極探索與大力扶持。近年來,和田地區充分利用當地獨特的地理和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沙漠海鮮”養殖產業。通過運用“降鹽”“脫堿”等技術手段,將原本不適合養殖的鹽堿地變為水產養殖的沃土,破解了沙漠養海鮮的難題。2024年年,和田地區的水產品產量達到了1.2萬噸,產值達3.8億元 ,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張淑華 阿卜力克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