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盛夏,新疆喀什地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風景如畫,游人如織。
“到處都能看到民警,我們的‘自由’與‘熱烈’更有了安全感!”來自廣東的孫女士在紅其拉甫國門游覽途中看到民警救助高原反應旅客時感慨地說道。
去年以來,喀什邊境管理支隊創新打造“帕米爾楓警”旅游警務品牌,各級持續用服務“溫度”提升邊關旅游“熱度”——聯合駐地黨委政府搭建社區警校,組織駐地商販、志愿者成立義警隊伍,對轄區所屬景區設置便民警務服務點,傾聽游客訴求,受理群眾反映的各類建議,并及時處理、積極回應,全力為過往游客做好服務保障。如今,當游客踏上蔥嶺(帕米爾高原古稱),從國門到古道,從冰川到牧場,都能遇見不一樣的“楓警色”。
矛盾不出打卡點:把糾紛“摁”在萌芽里
“這車位明明是我先看到的,我讓家里人下個車的功夫,這家伙就把車停進去了。”
“別急,兄弟,出門旅游不就是圖個高興嗎,那邊還有車位,我帶你過去。”
瓦恰鄉盤龍古道大盤龍觀景臺,四川游客張某把越野車停在停車場過道就準備為自己討個公道,瓦恰邊境派出所義警“神雕大俠”曾勤增眼見情況不對,立即上前勸解,安撫張某情緒,提供解決方案,避免矛盾升級影響其他游客正常游覽。
“解決這些小糾紛,派出所民警孫宜明、楊文濤對我們都培訓過,基本上都能解決,解決不了的我們就聯系民警,讓他們趕快過來。快快解決對我們也有好處,既不影響生意,我心里也有成就感。”談及如何解決矛盾時,義警“神雕大俠”曾勤增興奮地說道。
今年以來,瓦恰邊境派出所聯合駐地鄉黨委政府搭建社區警校,組織11家商戶、11名志愿者成立義警隊伍,化解旅游旺季停車、排隊引起的糾紛32起,車輛故障警情12起,撿到遺失物品26件,為游客挽回損失10萬余元,收到游客贈送錦旗4面,景區警情同比去年下降50%。
“工資到賬了,李警官,太感謝你們了!”今年6月3日,塔什庫爾干鄉河道清淤部的工人喻建偉、米爾阿迪力等人帶著錦旗堵住了正在走訪的塔什庫爾干邊境派出所民警李笑添和副所長熱買提夏。
“我們今天過來也就是看看工資到賬沒,以后要記得簽勞務合同,再發生勞資糾紛,可不能意氣用事。”民警李笑添向工人們叮囑道。
今年4月,李笑添和熱買提夏在走訪工地中發現,河道清淤部已拖欠工人兩月工資,不少工人情緒十分激動,甚至還準備這幾天開著挖機攔住工地道路,阻礙工期正常推進,以此向項目部施壓。李笑添和熱買提夏當即安撫工人情緒,逐一登記欠款工人信息,并走訪河道清淤項目部了解工資拖欠原因。
了解到是河道清淤項目部與收貨方反復變更合同導致項目資金短時間無法劃撥的原因后,李笑添和熱買提夏每日在工地里上下班式打卡,一方面組織項目部與收貨方召開會議,為眾人分析利弊關系,闡明長時間拖欠工人工資所帶來的法律成本和經濟成本,另一方面組織工人開展專題普法宣傳,講清惡意討薪帶來的法律后果,并定期向工人通報討薪進度,最大限度避免工人因情緒過激、矛盾升級引起群體性事件。
因欠款周期較長,且臨近古爾邦節,李笑添和熱買提夏再次摸排欠薪工人家庭困難情況和少數民族工人底數,協調項目部負責人先行籌款80萬解決46名少數民族工人回家過節,以及8名家中有困難工人的問題,盡可能安撫情緒。
不斷加快驗收進度,縮減項目資金劃撥時間,截止8月23日,項目部先后3筆資金到賬,已解決264名工人940萬元欠薪問題,剩余60余人正在陸續解決中。
服務跟著游客走:把需求“裝”進要事本里
“初上高原,大家要慢慢走、深呼吸、吸氧氣,避免產生高原反應……大家有空的話還可以掃描我們的二維碼,提一些寶貴的意見建議。”紅其拉甫邊境派出所副所長高永利和民警王一在執勤間隙不斷提醒游客在高原地區時的注意事項,并邀請游客對民警工作進行評價。
紅其拉甫國門是塔縣熱門景點之一,日均接待游客可達4000余人次,派出所在每日派遣民警及義警隊伍執勤的基礎上,協調景區管委會為老人、兒童等群體開設綠色通道;結合游客突發高原反應頻發的情況,設立緊急救援預案,車輛常備氧氣及高原藥品;在國門景區售票處、拍照打卡地等張貼二維碼,不斷收集意見建議,尋找工作改進方向。今年以來,共收集意見建議86條,適時采納21條,持續優化勤務模式,全方位保障游客出行。
在邊境派出所來一場紅色之旅,是怎樣的體驗?
走進排依克邊境派出所紅色教育基地,寫滿游客留言的上萬個便簽最為引人注目。派出所所長彭明有介紹,這座地處三國邊境的派出所,轄區內有古代將士戍守邊疆的烽火臺等遺址,有派出所官兵、民警75載守邊戍邊的故事……如今,派出所將警史館打造成邊境紅色旅游教育基地,已吸引近14萬人次游客前來打卡,在便箋紙上表達對祖國邊疆的熱愛。
“不少游客都是為了探尋瓦罕走廊而來,但因前往瓦罕走廊的必經區域為邊境特別控制區,無法通行,不少游客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我們就對派出所的第三代營房進行了歸納整理,逐步升級改造為紅色教育基地,每日安排民警值班講解駐地風土人情、地理地貌,還有我們的戍邊歷史,既為了助力地方旅游經濟發展,讓游客不抱憾而返,又為了鍛煉我們民警,沒想到取得了這么好的效果。”派出所教導員陳俊飛說道。
帶著鄉親闖市場:把實惠“塞”進群眾口袋里
“庫爾班,今天生意怎么樣?”
“生意嘛好得很,游客嘛多多的來,我巴喬兒(塔吉克語,意為孩子)上學的錢嘛夠夠的……”
“一定要把衛生保持好!”
8月22日下午,瓦罕走廊游客打卡處勇士山美食餐館,達布達爾邊境派出所民警金酮林、蔡耀光勤務結束后專門來到庫爾班的餐館進行走訪,了解社情民意。
瓦罕走廊游客打卡處因開發時間不長,缺乏一些生活基礎設施,部分游客從紅其拉甫國門返回后多次向執勤民警咨詢哪里可以就餐的問題,掌握此情況后達布達爾邊境派出所立即對轄區群眾進行動員,聯合鄉政府對有意向的群眾進行有針對性培訓,并與開發商斡旋,減免租金和場地使用費。
“游客吃飯問題也解決了,轄區群眾腰包也鼓起來了,特別是我們民警在之前走訪中了解到庫爾班家因父母生病,孩子上學,家里資金周轉比較困難,現在他在這開餐館、賣烤肉,臉上笑容更多了。”達布達爾邊境派出所所長木扎帕爾介紹道。
“您如果身體不允許,可以選擇騎馬上山,省心也省力!”在慕士塔格冰川公園入口,科克牙爾邊境派出所民警孫中川一邊幫游客檢查馬鞍,一邊叮囑牧民圖爾代力,“馬鞍子一定要系緊,上下山慢一點。”
慕士塔格冰川公園海拔高,不少游客徒步易發高原反應,難以登頂觀賞雪山全景。了解這一情況后,科克牙爾邊境派出所聯合塔合曼邊境派出所,分別對接柯克亞爾鄉、塔合曼鄉政府,摸排群眾家中馬匹情況,逐一篩選出溫順可靠的500匹馬,組織牧民開展安全培訓、統一編號,輪流上山服務游客。
“現在游客能輕松騎馬上山,群眾也多了一份收入,”科克牙爾邊境派出所教導員倪和鋒說,“像阿力曼拜提家,以前放牧加務工年收入不到2萬,現在光旅游季靠牽馬就掙了7萬多元。游客看到了風景,群眾掙到了錢,是真正的雙贏!”
而今,當游客漫步在帕米爾高原上,那一抹忙碌的“楓”警,早已成為比雪山更溫暖、比古道更綿長的風景。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王九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