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及“十四五”規劃收官的特殊節點,由自治區黨委宣傳部、人民網聯合主辦,以“鑄牢共同體 共筑國防夢”為主題的“2025行走的思政課”國防教育專場活動,在空軍新疆航空隊紀念館舉行。
主持人羊晏與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講解員娜迪熱?艾克拜爾(右)對話。魏垚竹攝
活動以四場訪談開篇,通過嘉賓講述串聯起與國防緊密相關的新疆故事。八路軍駐新疆辦事處紀念館講解員娜迪熱?艾克拜爾,回顧了抗戰時期新疆各族群眾同心支援抗戰的歷程,尤其分享了館內文物背后維吾爾族老人艾沙送子參軍的故事,讓現場觀眾深切體會到“國防是全民的事”“民族團結就是戰斗力”的內涵。“艾沙老人家里沒什么資源,卻依然送孩子參軍,這份擔當特別讓人感動。”烏魯木齊市第44小學五年級八班學生穆斯麗瑪?阿不都拉有感而發。
主持人羊晏與中國人民解放軍93886部隊政治工作部上尉干事周葉青(右)對話。魏垚竹攝
中國人民解放軍93886部隊政治工作部上尉干事周葉青,則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支航空人才隊伍——新疆航空隊的傳奇。她提到,當年21000多名紅軍西渡黃河赴新疆,最終僅420余人抵達星星峽,這群戰士在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嚴寒中,以堅韌信念成為人民空軍的“精神種子”,其事跡令在場觀眾深受震撼。
活動還通過電話連線,與“烏魯木齊艦”上士班長秦貞西互動。畢業于烏魯木齊市第23中學的秦貞西表示,“烏魯木齊艦”的名字讓她和戰友們使命感倍增,這份與家鄉的聯結,成為守護祖國海疆的強大動力。
烏魯木齊市第135中學黨支部書記劉文清,介紹了新疆首個高中階段空軍預備役飛行員航空教育實驗班的情況,從創建初心到培養方案設計、航空特色課程設置,展現了學校為國家國防后備力量建設培養人才的努力,也讓大家看到年輕一代接力強國的希望。
新疆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國家民委新疆師范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副主任嚴學勤作專家分享。魏垚竹攝
在專家分享環節,新疆師范大學歷史與社會學院副院長、副教授,國家民委新疆師范大學中華民族共同體研究基地副主任嚴學勤,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中的“五個認同”和“四個與共”進行解讀。
“希望這堂思政課能成為一顆種子,讓大家把愛國情、強國志轉化為報國行。”主持人在活動尾聲的話語,引發在場人員共鳴。
學生參觀展覽區。魏垚竹攝
活動最后,大家前往展覽區參觀,通過實物與圖文,直觀了解抗戰時期新疆在物資傳遞、文化宣傳等方面的貢獻。現場還設置“我為祖國獻祝福”簽名板、“我與戰機合個影”等互動環節,烏魯木齊市第44小學五年級八班學生馬胤翔站在飛機模型前堅定表示:“我長大以后想當一名飛行員,翱翔在天空、保護祖國。”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魏垚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