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態保護區的北沙窩萬畝梭梭林里,昌吉市國家級公益林洪溝牧場中心管護站的護林員們正在對這里的天然和人工梭梭林、琵琶柴等沙漠植被的長勢進行常規管護和監測,對管護區內的牧民做好森林防火法律法規宣傳,確保這道天然的綠色屏障生機盎然。
47歲的卡克木是這個管護站的一名護林員,在這里從事公益林管護、巡護工作已經6年了,他見證了管護的這片人工梭梭林的成長和區域生態環境發生的顯著變化。昌吉市國家級公益林洪溝牧場中心管護站卡克木說:“在我們護林員共同的努力和管護下,這些梭梭在6年里,最高的長到了4米多高,最矮的也有2米多高,它的葉子長得比較茂盛,主要就是起到了防風固沙的作用。看到這片梭梭林長得越高越茂盛,我們很欣慰,工作也很值得。作為護林員我們要繼續加大對天然林和人工林的保護力度,對我們轄區內的牧民及時開展防火宣傳,保護好生態,保護好野生動植物,為我們的生態環境能夠更好的改善做出應有的貢獻。”
昌吉市廟爾溝鄉和諧二村牧民塔布斯·也力肯世代生活在這片梭梭林里,30多年來,親眼見證了在國家一系列生態撫育政策的支持下,這里生態環境的變化,說起這里生態環境的改善,他向我們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我們這里棉花地多,植被少,那回風沙也特別大。現在政府退耕還林,人工種植了很多梭梭,梭梭長得特別茂密,綠油油一片。現在風沙也少了,生態環境也特別好。護林員給我講了很多防火知識,還有就是野生動物保護法律,以后我跟護林員們,一起保護這里的動植物,讓這里的環境越來越好。”昌吉市廟爾溝鄉和諧二村 牧民 塔布斯·也力肯說。
(昌吉市國家級公益林洪溝牧場中心管護站的護林員們正在對昌吉市北部荒漠的牧民宣講森林防火知識。成石麟 攝。)
昌吉市北部荒漠生態區東至烏魯木齊市米東區、兵團第六師103團,西至呼圖壁縣、兵團第六師105團,南至昌吉國家農高區、兵團第六師共青團,北至阿勒泰地區福海縣,東西寬34千米,南北長120千米,公益林面積220.26萬畝。荒漠區主要植被為胡楊、白梭梭、檉柳、琵琶柴等喬灌木及草類,主要野生動物有鵝喉羚、野兔、野山雞、狐貍、狼、獵隼、草原雕、斑鳩等。隨著退耕還林、退牧還草和退耕封育等項目的實施,北部荒漠生態恢復良好,目前,這里的森林蓄積量已達3259.33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了31.91%。
昌吉市國家級公益林洪溝牧場中心管護站站長袁鵬海說:“風沙少了,野生動植物得到了顯著的增加,生態環境得到了顯著的改善。今后我們管護站繼續增加人力,繼續加大對公益林的巡護管護力度,加強森林防火和野生動植物的保護,向周邊牧民宣傳森林保護法律法規,在我們的管護區,筑起一道生態保護的綠色屏障。”
(昌吉市國家級公益林洪溝牧場中心管護站的護林員們正在對昌吉市北部荒漠的人工梭梭林的長勢進行查看。成石麟 攝。)
8月25日筆者在昌吉市三工灘生態防護林項目靈香山生態防護林區看到:昌吉市三工灘生態林管護站正在組織工人正忙著利用滴灌設施,對這片區域去年栽植7000畝防護林進行今年第七輪灌溉,確保這些樹木茁壯成長,發揮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作用。
54歲的張之進在這里從事生態林管護工作6年,主要在這里開展生態林灌溉、修剪、巡護工作,親眼見證了生態治理后,這里由過去的“不毛之地”變成了現在的“綠色家園”的全過程。昌吉市三工灘生態林管護站護林員張之進說:“主要樹種有胡楊、沙棗、榆樹,是抗旱適應性強的樹種.剛種時樹高有1米左右,經過近一年的澆水、修剪、管護,現在平均樹高有2米左右,樹的周圍也長滿了各種草,三工灘植被覆蓋率得到了大幅度增加,風沙也越來越少了,環境也越來越好了,作為一名護林員,我們要繼續把這些樹澆好,修剪好,管理好,讓這里變得更加蔥綠,環境更加優美。”
三工灘位于新疆昌吉市南部淺山地帶,這里常年黃土裸露,風沙肆虐,生態環境十分脆弱。為了徹底改變這一現狀,昌吉市從2015年開始,先后投入2億元,在這里實施昌吉市三工灘生態防護林工程項目,先后完成了三工灘一期、二期國土綠化造林2.1萬畝,栽植紅葉海棠、沙棗、胡楊等樹種20多個品種100萬余株,安排專人進行澆灌、病蟲害防治、修剪和巡護,目前這些生態防護林成活率均保持在95%以上。在昌吉市南部淺山地帶形成了一道天然的生態綠色屏障。昌吉市三工灘生態林管護站站長王務江說:“今后計劃第一個把灌溉設施要進一步進行完善和修繕,有水的保證才能有樹木植被的成活。第二個就是樹體的管護,加大巡林的力度,避免一些牲畜進行破壞。樹體每年春秋兩季要進行涂白,對一些發生比較嚴重的病蟲害,要及時進行防治。通過我們上述說的這些措施以后,使我們的林地要得到有效保護,使樹木茁壯成長,植被逐年增加,環境進一步改善,生態鏈進一步完善,使三工灘這一塊的綠地,繼續發揮好它的生態效益。”
今年以來,新疆昌吉市按照“南護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的工作思路,先后爭取2660.89萬元項目資金,在全市生態治理區先后實施了退耕還林、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林木良種培育、森林生態保護修復等14個生態治理項目,今年以來,共完成全面退化喬木林修復1600畝,枯死木清理更新3400畝,封山育林7.31萬畝,人工種草1萬畝,草原圍欄5.07萬畝。
昌吉市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木合塔爾·塔依爾說:“全市生態治理區域內沙化土地綜合植被覆蓋度明顯提高,退化區喬木林恢復生機,封育區灌木林覆蓋度增加10%,草原圍欄區草產量增加5%,已形成封、造、育相結合的綠色屏障,全市生態穩定性明顯增強,林業和草原保護與建設能力得到顯著提升。今后我們將持續加大國土空間綠化,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資源監管,加強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治理和系統保護,打好三北工程攻堅戰,為建設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美麗昌吉貢獻力量。”(中國日報記者 毛衛華|成石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