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海白領李寥輕點手機屏幕,遠在4000公里外的新疆哈巴河牧場里,她認養的阿勒泰羊“雪朵”正踏著晨露翻越草坡。通過實時定位畫面,“雪朵”當日的運動軌跡、體重增長數據清晰彈出。這一幕正是哈巴河縣“云端代牧”模式風靡全國的一個縮影。
一根網線連通牧場,溯源科技打造舌尖信任。“家人們,快看這只阿勒泰羊羔,它喝的是低氘水,吃的是中草藥!”今年6月,在哈巴河縣白哈巴村也根的空中草原直播現場,10余萬網友涌入直播間,短短一日便搶訂1526只阿勒泰羊羔。消費者通過“那仁夏牧場”微信小程序認購羊羔后,即可參與“一對一”視頻連線,見證專屬于自己的羊羔佩戴“一品一碼”電子溯源項圈。此后,羊群轉場路線、羊只體重變化、獸醫體檢報告均在手機端實時可查。
“以前客戶只關心羊肉價格,現在則關心羊走過多少草場。”牧民哈布爾拜·木爾薩爾笑著說道。今年7月,他代牧的200只阿勒泰羊還未出欄便收到全款,每只售價比市場價高出200元左右。目前,全國消費者已通過云端認養3860只阿勒泰羊,首批“云牧主”今秋將親赴牧場驗收羊群。
有機認證筑牢品質,兵地聯動拓寬銷路。為讓消費者吃得安心,新疆農投利信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聯合國際權威機構SGS、CMA,完成哈巴河縣全域493萬畝牧場有機認證,24萬只(頭、匹)阿勒泰羊、哈薩克牛馬均獲有機活畜認證,并建成該縣首個有機肉品加工廠。
與此同時,今年8月,一場兵地攜手的農特優品直播活動在哈巴河縣引發關注。活動中,“哈巴河有禮店”與“云端牧場”雙專場聯動,兵地特色農產品銷售額單日突破百萬元。聯合國國際生態生命安全科學院院士陶然現場點贊:“這不僅是消費升級,更是邊疆牧業與數字經濟的深度融合!”
“一只羊”激活增收鏈,文旅融合點亮牧區未來。“云端牧場”的魔力遠不止于賣羊。在哈巴河縣打造的“牧場客棧”中,“云牧主”可租賃馬匹體驗游牧遷徙,品嘗純手工酸奶疙瘩;牧民則通過民宿接待、文旅服務獲得多元收入。在哈巴河縣夏季文旅活動中,白哈巴村草原設置氈房營地、轉場文化展,吸引高端客群深度體驗“一日牧民”生活。
“我們要讓代牧經濟既富口袋,也護草原。”新疆農投利信智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田華透露,企業正推進區塊鏈溯源升級,未來消費者掃描羊肉包裝二維碼,即可調取羔羊生長全周期影像。同時,牧民技術培訓計劃已啟動,確保傳統放牧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無縫銜接。
“未來,我們將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在技術培訓、市場拓展、品牌打造等方面繼續努力,讓‘云端代牧’成為牧民增收的‘新幫手’、草原保護的‘新衛士’,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科技驅動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田華說。
從“氈房吆喝”到“屏幕賣羊”,哈巴河縣用科技重構了草原與餐桌的連接。當哈布爾拜·木爾薩爾笑著展示手機到賬記錄時,當城市孩童通過直播為遠方“小羊朋友”取名時,一條生態保護與牧業振興的雙贏之路正在阿爾泰山麓延伸——這里沒有圍墻的牧場,正成為數字中國最詩意的注腳。
■ 小貼士
即刻成為“云端牧主”:微信搜索“那仁夏牧場”小程序,認養專屬有機阿勒泰羊,解鎖實時牧羊之旅!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 古麗娜 張福新 占尼別克·別熱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