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025中國—中亞科技人文交流活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樞紐烏魯木齊正式啟動。
活動現場。張淑琴攝
本次活動以“凝聚創新力量,共迎絲路未來”為主題,由中國科協主辦、自治區科協承辦。
活動期間將舉辦“中國—中亞公眾科學素質建設交流活動”“中國—中亞青年工程師交流活動”“中國—中亞青年科學家對話活動”“第九屆‘一帶一路’青少年創客營與教師研討活動(2025年中國—中亞青少年創客營)”等四場專題活動,通過搭建中國與中亞國家多維度交流平臺,為區域科技人文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筑牢民心相通的堅實基石。
活動現場。張淑琴攝
活動現場,中國科協相關負責人及來自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的外賓代表分別致辭。同時發布《中國工程師聯合體對中亞國家工程組織開放持續職業發展資源》倡議。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分別與國際科技合作中心(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國立技術大學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工程師聯合體與哈薩克斯坦中亞教育認證協會簽署合作備忘錄。中國—中亞青少年創客營活動代表也參加了啟動儀式。
“這次活動將為我們中外青少年搭建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學習、增進友誼的寶貴平臺,我將珍惜此次機會,通過與大家的交流,了解更廣闊的世界。”新疆師范大學附屬中學高二學生蔡易瑾說。
活動現場。張淑琴攝
哈薩克斯坦國立大學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系主任、教授瑪迪娜·曼蘇洛娃在采訪中表示,雙方大學已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并共同制定了多個雙學位教育項目,為培養新一代人工智能領域人才提供良好條件。同時她希望這種合作模式能夠持續深化,推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和學術交流的進一步發展。
2025中國—中亞科技人文交流系列活動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為契機,匯聚中國與中亞地區的科學界、工程界、教育界、產業界代表及青少年約200人。
后續,各方將攜手深化科技人文領域務實合作,應對全球性挑戰,共同開創中國—中亞科技人文交流新局面。(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