絢麗的艾德萊斯綢、精美的銅器擺件……8月15日至19日,2025“新疆是個好地方”非遺援疆主題展示活動在新疆和田約特干故城舉辦。主會場特設的“非遺集市”上,和田非遺好物產品專區人頭攢動,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衍生的文創產品與特色美食,以“非遺+購物”的新穎體驗,讓非遺承載的文化記憶在消費場景中煥發新生。
作為古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交匯點,和田的每一項非遺技藝都承載著多元文化交融的基因。洛浦縣銅器攤位前,匠人手持錘子反復敲打銅器,在陣陣清脆的“叮當”聲中展示著傳統的鍛打技藝。不遠處,納克西灣手工羊毛地毯展位上,制作精美的地毯傳承著傳統的織造技藝,紋樣中既有中國傳統的對稱美學,又有新疆游牧民族的特色圖案。
在和田市吉亞麗人艾德萊斯綢織染非遺工坊展位,傳統的艾德萊斯綢被賦予現代設計巧思,變為雨傘、帽子、手提包等實用的文創產品,年輕游客紛紛駐足試穿。第一次來新疆的游客張女士手持艾德萊斯綢手提包笑著說:“這花紋太獨特了,既精致又有地域特色,買回去給家人當禮物非常合適。”
非遺的生命力在傳承中延續,在融入生活中綻放。集市上,柯爾克孜族刺繡制品展現著草原游牧文化的豪情,塔吉克族刺繡則融合多元紋樣元素,這些工藝精巧,色彩絢麗的繡品,既能裝飾服裝鞋帽,也可用于裝點家居空間,讓非遺“走進”日常生活。和田博物館帶來“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系列文創,以文物元素為設計靈感,將文物的文化內涵融入冰箱貼、背包等物件,讓歷史知識隨著文創產品走進更多人的生活。
除了琳瑯滿目的手工藝品,“非遺集市”的美食展位同樣人氣爆棚。玉龍喀什烤包子的炭火香氣彌漫市集,剛出爐的烤包子皮脆肉嫩,羊肉與洋蔥的碰撞迸發出濃郁的地域美味。艾爾肯麻糖攤位前,試吃的游客絡繹不絕,核桃搭配麥芽糖的甜蜜將“新疆味道”長久留存于唇齒間。
此次“非遺市集”設置的20個展位,既是非遺產品的展銷平臺,更是文化傳播的重要窗口。“非遺+消費”模式的深入推進,不僅為和田地區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拓寬了增收渠道,更以文化賦能激活了當地文旅消費活力,讓非遺在新時代綻放光彩。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何雅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