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沙依巴克區各部門、街道、社區以“民生服務提升”為抓手,不斷創新服務模式,從群眾最關心、最期盼的小事著手,著力辦好民生實事,讓人民群眾最大程度共享發展成果。
懂社保享權益 您的疑問我來答
近日,爐院街街道和平橋社區黨總支、和平橋社區團支部攜手烏魯木齊市社保中心沙依巴克區分中心,在珠江園小區開展了一場接地氣、有溫度的社保政策宣傳活動。
活動當天,小區小廣場上人頭攢動,在宣傳攤位前,社區工作人員與社保中心的業務骨干們分工協作,有的向過往居民發放社保政策宣傳手冊,詳細介紹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各類社保險種的參保條件、繳費標準、待遇享受以及業務辦理流程;有的則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疑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居民一一解惑。
此次宣傳活動,進一步提升轄區居民對社會保險政策的知曉率和理解度,切實把惠民政策送到群眾身邊。下一步,和平橋社區黨總支將繼續聯合相關部門,開展更多形式多樣的政策宣傳活動,切實為居民辦實事、解難題,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養老助餐惠民生 暖心服務在身邊
近日,揚子江路街道新華社區聯合康乃馨51·優護家政團隊,在日報社家屬院1號樓1樓活動大廳開展“暖心‘食’光,幸福相伴”助餐服務。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熱情接待每一位前來就餐的居民,用熱騰騰的飯菜與真誠的陪伴,為50名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及特殊群體送去溫暖和關懷。“一個人在家做飯嫌麻煩,總是湊合,今天不僅吃到了美味的飯菜,還能與年輕人嘮嘮嗑,這個助餐服務真是太貼心了!”居民王大爺對助餐服務贊不絕口。
此次活動不僅切實解決了社區老年人及特殊群體的就餐難題,更通過“家門口”的暖心服務,讓大家感受到了社區大家庭的溫暖與關懷。未來,新華社區將繼續聯合各方力量,推出更多貼合居民需求的便民服務,讓幸福與溫暖常伴居民左右。
廢品清理在行動 助老服務在日常
“朱奶奶,您這堆廢品我們幫您搬到車上,您別累著!”清晨的陽光剛照進小區,八一街道農大社區的志愿者們就忙碌了起來。他們正幫著轄區的朱奶奶把積攢多日的廢品打包、搬運,原本堆在樓前的紙箱、塑料瓶被一一整理妥當,裝上了廢品回收車。
社區里像朱奶奶這樣的獨居老人不少,平日里總習慣把紙箱、塑料瓶攢起來,一來是多年的節儉習慣,二來也想換點零花錢。可這些廢品堆在樓前占地方,自己打包又費勁,聯系收廢品的車更是犯難。社區工作人員在走訪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很快便組織起“廢品清理助老”行動——每周二上午,志愿者們上門幫老人把堆積的廢品分類、打包,再聯系收廢品的師傅上門統一稱重、結算。
“這些年輕人真是貼心!我這腿腳不方便,這些廢品堆在樓前看著就鬧心,他們一來全給解決了,還把樓道打掃得干干凈凈。”78歲的李奶奶看著整潔的樓道,笑得合不攏嘴。除了幫忙搬運廢品,志愿者們還趁機向老人們宣傳消防安全知識,提醒他們不要在樓道堆積雜物,保持居住環境的安全與整潔。
一上午的忙碌,志愿者們額頭上滲著汗珠,樓前卻變得干凈整潔。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卻實實在在解決了老人們的難題。農大社區黨委書記說:“為民辦實事,就得多從老人的需求出發,把服務送到家門口。哪怕是幫著收拾廢品這樣的小事,能讓老人們感受到溫暖,我們就覺得值。”
陽光下,載著廢品的車緩緩駛離小區,留下的不僅是整潔的環境,更是社區與居民之間濃濃的溫情。這些瑣碎又溫暖的瞬間,正匯聚成基層治理中最動人的風景。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李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