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勿貪圖小利輕信走路賺錢、免費領紅包、贈送會員等廣告”“下載使用各類APP時,認真閱讀電子協議”“建議關閉免密支付、人臉識別支付功能......”
近期,網絡不法經營者利用部分老年人對網絡生態不熟悉、防范意識薄弱、貪圖小利的特征,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上植入“免費領紅包”“走路賺錢”等廣告。阿克蘇地區中級人民法院干警走進新疆阿克蘇市世紀廣場開展普法。
活動中,法院干警結合誘導群眾下載“走路嘉年華”“步步走路賺”“走路步步賺”等走路賺錢類APP,觸發點擊即支付、人臉識別、免密支付、獲取用戶個人信息等操作為宣傳重點,向過往群眾普及不要輕易點擊鏈接,守護好“錢袋子”,同時呼吁子女要對老年人多些溝通,多些陪伴,讓老年群體的數字生活更安心,更安全。
“陌生電話說要給你發放育兒補貼,這很可能是騙子的陷阱,申領育兒補貼要以官方通知為準,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預防詐騙……”
針對農村地區信息相對閉塞、容易受騙的特點,庫車市人民法院哈尼喀塔木法庭聯合法院駐村干警走進庫車市錦繡村,把反詐宣傳課搬到了村民家門口。一場接地氣的“防騙課堂”開講,村民們收獲滿滿。
“前陣子,有人被騙子誘導微信掃描“領取補貼”二維碼,填寫個人信息及銀行卡資料以后,卡里的錢都被轉走了……”“還有接到陌生電話,讓你下載某個APP,然后卡里的錢被轉走了……”活動現場,干警們以真實案例為切入點,用方言土語拆解冒充公職人員、育兒補貼詐騙的騙局和“套路話術”,提醒居民朋友不要被網絡信息誘惑,謹防上當受騙。同時發放圖文并茂的宣傳手冊,清晰羅列了生動的案例解析和防范方法,提醒居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警惕,如遇可疑情況及時與家人溝通或者撥打報警電話。
當前正值中高考錄取季,各類升學詐騙也進入高發期。烏什縣人民法院組織法官走進團結社區,開展“反詐護航升學季”專題普法宣傳活動,用真實案例拆解騙局,為居民筑牢防詐屏障。
活動現場,法官通過圖文講解、視頻播放等形式,剖析多起不法分子利用家長和學生對求學的急切心理,設下“花錢買名額”“內部指標保錄取”“申領助學金需先轉賬”等各類陷阱的典型案例,提醒家長和學生們一旦輕信,不僅會造成財產受損,還可能耽誤正常錄取流程。
“接到自稱教育局的電話該怎么辦?”面對居民提問,法官現場傳授“三核三拒”防詐口訣(核實身份、核對信息、核查流程,拒絕不明轉賬、拒絕透露驗證碼、拒絕點擊陌生鏈接),指導家長在遭遇此類情況時保持警惕。此外,法官還發放了《反詐指南》手冊,確保防詐知識入腦入心。
黃金價格居高不下,以黃金為誘餌的詐騙案件呈高發態勢,不法分子花樣翻新設下圈套,嚴重侵害群眾財產安全。為提高轄區群眾的防騙意識,柯坪縣人民法院組織干警深入社區、集市等人員密集場所,開展反詐騙專項普法宣傳活動,面對面為群眾揭露騙局、講解防范知識。
活動中,干警們通過發放宣傳手冊、現場答疑等方式,結合近期真實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拆解騙局套路。針對黃金投資陷阱,揭露不法分子以“高收益”“穩賺不賠”為誘餌,通過虛假平臺誘導投資,最終卷款跑路的伎倆;針對郵寄黃金騙局,干警詳細講解了騙子以“中獎”或“親屬寄遞”為由,要求受害者支付“保價費”“手續費”后卻失聯的典型模式;而針對刷單詐騙,著重提醒現場群眾警惕“小額返利引流、大額投入套牢”的遞進式詐騙手段,強調“刷單本身就是違法行為,切勿輕信”。
在社區快遞投送點,干警與快遞人員面對面交流,手把手指導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同時提醒工作人員在群眾前來寄件時注意,若發現有群眾郵寄貴重物品、郵寄黃金等,需做好宣傳引導,避免出現不必要的損失。(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曹春華 宋玉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