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8月10日電 8月9日晚21時,烏魯木齊音樂廳華燈璀璨,國際音樂大師譚盾攜手新疆愛樂樂團,聯袂小提琴家王倩兒、大提琴家聶佳鵬、鋼琴家劉沐雨,成功獻演其恢弘巨制《武俠三部曲》音樂會。
這場以張藝謀《英雄》、李安《臥虎藏龍》、馮小剛《夜宴》三部經典武俠電影為藍本創作的交響音樂會,為新疆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聽交融的藝術盛宴,亦是一次跨越地域文化的深度音樂對話。
水為引,樂為魂
音樂會以充滿哲學意味的“序曲:未來”拉開序幕。舞臺上,“放生之神——水”以其深邃的水聲,向三件樂器——分別代表三部電影的小提琴(《英雄》)、大提琴(《臥虎藏龍》)、鋼琴(《夜宴》)——發出詰問:“當初為何失去生命?如今為何復活人間,再活一次?再愛一回?”這一超現實的設定,奠定了整場演出探討愛與死亡、救贖與重生的深刻基調。
譚盾以交響語言與電影片段,構建起一個音樂的“羅生門”。
在水的“審判”下,三件樂器化身主角,依次傾訴前世:小提琴以激越與悲愴,泣訴《英雄》中“為愛隕落”的壯烈;大提琴以深沉與蒼茫,低吟《臥虎藏龍》里“為武俠夢想獻祭”的宿命;鋼琴則在華麗與詭譎的音符中,刻畫《夜宴》“因復仇與欲望沉淪”的復雜暗流。
音樂會節目單。劉宇翾 攝
借鑒瓦格納的“固定動機”手法,獨特的節奏、音色與旋律碎片在三部作品中反復穿梭、呼應,織就一張跨越時空的情感網絡。終章《復活》以氣勢磅礴的小提琴、大提琴、鋼琴三重協奏曲,將情感推向高潮,三件樂器最終獲得水的裁決——重返人間,“再活一次,再愛一回”,為這場關于生命終極命題的交響敘事畫上充滿希望的句點。
器訴情,技傳真
三位音樂家以精湛的技藝,賦予樂器鮮活的生命力,精準詮釋了譚盾筆下不同的武俠江湖。
音樂會現場。劉宇翾 攝
小提琴家王倩兒在《英雄》協奏曲中,將“英雄”的豪情、“葉舞”的靈動、“刺秦”的驚險、“悲情沙漠”的蒼涼、“英雄葬禮”的肅穆、“天下”的恢弘,演繹得層次分明。她的演奏時而如利劍出鞘,鋒芒畢露;時而如大漠孤煙,哀婉悠長,完美傳遞了家國大愛與個人犧牲交織的悲壯情懷。
大提琴家聶佳鵬駕馭的《臥虎藏龍》協奏曲,則展現了江湖的深邃與漂泊。“臥虎藏龍”的內斂張力、“絲路奇遇”的異域風情、“永恒誓言”的深沉厚重、“南行”的蒼茫意境,在他醇厚而富有表現力的琴聲中流淌。大提琴如同李慕白與玉嬌龍靈魂的化身,每一個深情的揉弦與撥奏,都訴說著江湖兒女的愛恨情仇與精神追求。
鋼琴家劉沐雨在《夜宴》鋼琴協奏曲中,面對“面具”的權謀冰冷、“今夜之后”的迷離、“孤獨的等待”的寂寥、“劍舞飛翔”的凌厲、“欲”的熾熱糾纏、“雪域逃亡”的驚惶、“復仇”的決絕,直至“我用所有報答愛”主題歌旋律中那份極致而絕望的深情,展現出鋼琴豐富的表現力。她的演奏精準捕捉了欲望迷宮中人性的復雜與掙扎。
樂載道,愛共鳴
當《復活》的最后一個音符莊嚴消散,音樂廳內掌聲經久不息。這場音樂會所承載的,早已超越了對武俠場景的再現。譚盾在排練中強調的“現在的世界什么都不缺,唯獨缺愛”,成為貫穿整場演出最深沉的精神內核。
譚盾正在指揮。劉宇翾 攝
劉沐雨對此深有共鳴。她表示,《夜宴》詮釋的是對“極致愛情”的追尋,飽含復雜情感;而《復活》的核心是“破碎與重生”的交織。她希望通過演奏,讓觀眾觸摸到旋律深處蘊含的“江湖意氣與人生況味”。同時,她感慨道:“這是一部充滿大愛的作品。”
現場觀眾王鷹說道:“我和我的愛人都是音樂愛好者。譚盾老師是著名作曲家,這場音樂會非常好,音樂優美,對音樂愛好者來說,既賞心,又悅目。本次音樂會為藍本的三部影片我都看過,這些音樂在現場聽更加震撼。”
絲路韻,武俠情
此次演出不僅是譚盾作品的呈現,更是一次意義深遠的跨文化音樂實踐。新疆愛樂樂團提供了堅實而富有表現力的協奏支撐,更將新疆本土音樂文化的獨特基因,創造性地融入這部武俠交響史詩中。
這種融合在排練和演出中產生了令人驚喜的火花。演出前,譚盾特意帶領音樂家觀摩了新疆民族樂團的演出。大提琴家聶佳鵬深受觸動:“樂隊中的新疆民族樂器熱瓦普讓我為之震撼!它演奏《臥虎藏龍》中‘絲路奇遇’段落的技法,竟與我需要呈現的效果如此神似。”他立即與熱瓦普聲部首席深入交流學習演奏技法,坦言“受益良多”。
新疆音樂中打擊樂展現出的“悠久歷史與蓬勃生命力”,以及都塔爾、艾捷克等樂器“濃郁而富有感染力”的獨特音色,都給藝術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鋼琴家劉沐雨在演繹《夜宴》時,特別嘗試借鑒新疆打擊樂的音色特質,為傳遞作品中復雜濃烈的情感增添了新的層次和靈感。
譚盾《武俠三部曲》烏魯木齊首演的成功,不僅展現了交響樂重塑武俠經典的強大藝術感染力,更通過新疆本土音樂元素的有機融入,譜寫了一曲絲路文化與現代交響深度對話的華彩樂章,讓愛的主題在音符的“放生”與“復活”中,引發跨越時空的深切共鳴。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劉宇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