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下午,以“探尋烏拉泊古城歷史,傳承絲路文化遺韻”為主題的文化沙龍在新疆烏魯木齊市知新書城舉辦。來自歷史、文學、藝術等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通過多維度分享與互動,為現場觀眾呈現了一場貫通古今的絲路文化盛宴。
烏拉泊古城文化沙龍現場圖片 何雅盼攝
作為烏魯木齊現存最古老的城池遺址,烏拉泊古城曾是唐代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軍事要塞與交通樞紐,見證了絲路商貿的繁華與歷史變遷。活動中,新疆大學歷史學院(中華民族共同體學院)副教授侯曉晨率先開啟烏拉泊的“解碼”之旅。他結合新疆古代城址考古與絲路歷史的研究成果,從唐代庭州的歷史脈絡切入,系統梳理了唐代輪臺縣與烏拉泊古城的淵源,深入闡釋了其承載的厚重歷史文化內涵。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唐代詩人岑參的邊塞詩作中蘊含著與烏拉泊古城的深厚聯結。中國民主同盟新疆區文化藝術專委會副主任、烏魯木齊市文聯詩詞楹聯家協會副主席王彤現場吟誦了岑參的經典詩句,通過對詩歌意境的解讀與現場互動,生動再現了烏拉泊古城在盛唐時期的壯闊氣象與人文溫度,完成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烏拉泊古城文化沙龍現場圖片 何雅盼攝
活動還邀請到“絲路印象·烏拉泊故事”藝術作品聯展的主創人員。創作者們現場分享了各自參展作品的創作背景與靈感來源,講述了在創作過程中與烏拉泊古城及絲路文化“對話”的心路歷程。他們以鏡頭捕捉古城光影、用筆墨揮灑絲路豪情、借油彩描繪歲月滄桑、憑剪刀鏤刻歷史記憶,將對烏拉泊文化的獨到理解凝結成一件件富有感染力的藝術作品,讓古老的烏拉泊故事在當代煥發新的生命力。
“絲路印象·烏拉泊故事”藝術作品聯展的主創人員分享創作過程 何雅盼攝
烏魯木齊經開區(頭屯河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張蕾表示,后續將以“烏拉泊故事聯展”“非遺剪紙展”“甜美新疆國畫展”等系列藝術展覽為依托,持續開展講座、手作工坊、文化沙龍等主題活動,讓藝術融入市民日常生活,使群眾在“家門口”就能與藝術大師交流、與傳統文化對話,全面提升區域文化品質。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何雅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