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成功實踐”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第3場在烏魯木齊市舉行。發布會圍繞“深入實施‘六大發展戰略’推動博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主題,介紹在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指引下,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簡稱博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的進展和成效。
發布會現場。主辦方提供
開放與轉型:口岸經濟的蝶變之路
阿拉山口口岸的鐵軌上,中歐班列呼嘯而過。黨的十八大以來,博州自覺把口岸置于全國全疆發展大局中謀劃和推進,主動融入和服務“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大力實施“口岸強州”戰略。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黨委副書記、州長劉欣介紹,阿拉山口口岸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重要節點,擁有“十大指定口岸資質”和“七大貿易政策平臺”。目前,阿拉山口口岸鐵路、公路通關承載能力分別達到4000萬噸、200萬噸;在全疆首創推行“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公路通關壓縮至5小時,鐵路出口實現秒級放行。今年上半年,口岸累計過貨1449.19萬噸、增長2.1%。
穩定與團結:高質量發展的堅實根基
1762年察哈爾蒙古官兵西遷戍邊、1771年土爾扈特東歸祖國的壯舉,傳頌著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歷史故事,也激勵著博州各族群眾同心同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副州長杜應昆介紹,博州先后榮獲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長安杯”等殊榮,群眾安全感滿意度連續多年超99%。作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州,博州35個民族的50萬群眾手足相親,“民族團結一家親”活動深入開展,1125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單位遍布城鄉,各民族在共居、共學、共事、共樂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生態與產業:綠色發展的雙向奔赴
賽里木湖的湛藍湖面倒映著雪山,這抹“藍”背后是景區核心區禁牧、生態修復與保護、污染源治理等43個項目的守護。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黨劍亭介紹,全州建成3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紅線占州域面積50%以上,《賽里木湖保護條例》等6部法規織密防護網,只為守護藍天白云,留住碧水凈土。
生態優勢正轉化為發展動能。賽里木湖今年接待游客500萬人次,17座新建旅游公廁、13座酒店建設等配套,在守護原生態的同時提升體驗。而新能源產業更成綠色發展引擎,在建項目規模達800萬千瓦,已并網350萬千瓦,綠電占比97.8%,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發改委黨組書記、副主任林棟鳳表示,下一步將圍繞構建綠色安全新型能源系統,加快全要素能源一體化開發利用,著力推進新能源高質量發展。
從草原牧歌到口岸駝鈴,從生態畫卷到產業藍圖,博州的跨越之路印證著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的實踐力量。劉欣表示,博州將持續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治疆方略,以優異成績迎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70周年,讓“青色草原”在高質量發展中綻放時代新顏。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臧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