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時節,暑氣未消,而歡樂已提前在社區里悄然蔓延。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八一街道新北社區活動中心內,居民們圍坐一起,人手一牙紅瓤黑籽的西瓜。只聽清脆的“咔嚓”聲此起彼伏,飽滿的汁水浸潤了唇齒,清甜滋味在舌尖漾開,爽朗的笑聲與家常絮語交織在空氣里,宛如一首夏末初秋的溫情小調。
圖為居民話家常,吃西瓜。
社區工作人員巧妙地將“啃秋”習俗的由來娓娓道來——原來,人們覺得立秋日吃西瓜,不僅能解暑氣,更能“啃”去余夏的酷熱,擁抱秋天的清爽。當《豐收的田野》旋律響起,居民們自發合唱,歌聲里承載著對歲稔年豐的樸素憧憬。
圖為小朋友們繪制立秋作品。
與此同時,沙依巴克區倉房溝街道倉園社區老四合院小區院內,另一場“彩墨繪立秋”的童趣活動創作正酣。孩子們手握水彩筆,在畫紙上盡情揮灑對秋日的想象。金燦燦的麥浪翻滾,紅彤彤的楓葉飄落,更有機靈的“小畫家”讓圓滾滾的西瓜與卡通機器人奇妙同框!稚拙的筆觸下,畫作被賦予了充滿童真的生命力,宛如打開了通往秋日童話的繽紛窗口。
“以前只知道立秋吃西瓜,今天才真正懂了其中含義。”新北社區的張大爺啃著西瓜樂呵呵地說,“老鄰居們湊在一起,說說笑笑,比西瓜還甜!”倉園社區的“小畫家”朵朵則興奮地舉起作品:“我的秋天有會飛的西瓜!它要去田野里旅行啦!”
一“啃”一“繪”,西瓜的清甜與童畫的斑斕,不僅消解了暑熱,更織就了鄰里情感的紐帶。當傳統節氣以生動的方式融入日常煙火,成了居民們共享的一份生活暖意,一個在歡聲笑語中共同“咬住”夏天尾巴、欣然迎接秋涼的社區節日。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劉沁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