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北京市文聯文藝創作扶持項目,由北京歌劇舞劇院出品、制作、演出的大型舞劇《破冰》于7月21日、22日在烏魯木齊京劇院開演,坊間稱其為第七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的一匹黑馬。舞劇《破冰》高度濃縮原作電視劇《破冰行動》錯綜復雜的事件,以十組關鍵詞、八位主要角色完成了對 “我背對著你們,因為我面朝黑暗” 這一主題的終極詮釋。這部舞劇既是國內首部禁毒題材舞劇,也是一次對舞劇藝術邊界的勇敢突破。從題材選擇的顛覆性,到身體敘事的創新性,從舞蹈美學的重構,到主題表達的深刻性,《破冰》以精湛的藝術表達,證明了舞劇不僅能抒情,更能承載復雜現實與深沉精神的重量。
一、題材破界:在非常態現實中開拓舞劇疆域
舞劇藝術歷來被認為長于抒情,拙于敘事,而《破冰》選擇的禁毒題材,恰恰是對這一傳統認知的直接挑戰。該劇改編自愛奇藝熱門電視劇《破冰行動》,以真實案件為基底,講述李飛父子兩代緝毒警鏟除塔村制毒集團的故事,其核心矛盾不僅是警匪對抗,更涉及禁毒模范村的偽善、臥底身份的撕裂、權力與欲望的糾纏等非常態現實。這種題材本身就自帶突破屬性——它跳出了舞劇常見的愛情、歷史或神話框架,直面當下社會最尖銳的矛盾之一。
該劇題材的突破性體現在三個層面:其一,矛盾的整體性對峙。與傳統舞劇一對一的沖突不同,《破冰》中緝毒警的對手是包含了既往廣大群眾的制毒集團,如《夜捕》舞段中,塔村村民以整齊劃一的跺踏與圍堵,將個體對抗升級為群體意志的較量,這種緝毒警與毒販之間的矛盾是舞劇敘事的全新課題。其二,人物的兩重性困境。趙嘉良的“臥底—緝毒警”、馬云波的“警局副局長—吸毒者丈夫”、林耀東的“村委會主任—毒梟”,這些角色的分裂特質,打破了舞劇人物非黑即白的扁平性,要求舞蹈語匯必須承載更復雜的心理張力。其三,敘事的多線交織。該劇以李飛父子為主線,通過舞美設計的六大塊條幅組成的二道幕,分四組推出劇中的八個主要角色,讓觀眾快速把握人物關系,這種對電視劇多線敘事的舞臺轉化,拓展了舞劇的敘事容量。
二、身體敘事:以動作為刃剖析人性
《破冰》的卓越之處,在于將復雜的敘事線索與深邃的人性掙扎,轉化為一套精準而富有張力的身體語言,含舞量極高。主創團隊從整體視覺式樣的感知維度去提升對身體語言的理解。
舞劇中,主要角色的動作編碼極具辨識度。趙嘉良的臥底身份在《內查》舞段中被拆解為半折疊狀態:左腿保持警察的立正姿態,右腿卻模仿毒販的八字步;右手敬酒時的松弛弧度下,是左手桌下隱秘的刑偵手勢。這種肢體的分裂感,比臺詞更尖銳地揭示了在光明與黑暗夾縫中變形的生存狀態。馬云波的墮落軌跡則通過肢體的漸進式異化呈現:《槍傷》中與于慧的雙人舞,他本能后縮的手臂與妻子前撲的剛性折角,形成責任與怯懦的力學隱喻;《慶典》中,他肩頸突然的抽搐式下沉,是對妻子吸毒狀態的無意識模仿,將精神腐蝕外化為生理反應。而林耀東的偽善,則藏在《慶典》高臺獨舞的手部細節里:拇指與食指的捻動模擬點鈔,掌心向內的按壓暗合銷毀證據,看似擁抱村民的雙臂實則構筑權力場域。
群舞的敘事功能被徹底激活。《夜捕》中村民群舞以去個性化的編排,將被毒瘤侵蝕的集體無意識具象化:舞者扮演的村民以相同頻率跺踏地面,手臂僵硬擺動,面色不善,環形收縮的隊形與李飛的呼吸節奏共振,讓物理壓迫與心理窒息形成閉環,營造出塔村民情復雜、民風彪悍的氛圍,辦案的壓力感撲面而來。特警群舞則構建戰術美學,《雷霆》行動中,舞者匍匐前進的脊柱波浪線保持精準時差,突擊三角隊形的轉換迅速,這種近乎機械的精準性,通過舞蹈韻律重構了正義之師的視覺象征。
舞臺空間成為敘事的第三重身體。六塊可旋轉的條幅幕布構成敘事魔方:平行排列時是塔村祠堂的梁柱,交叉成X形便化作審訊室的鐵窗,最終垂直升起的縫隙中滲透的曙色,成為破冰的視覺隱喻。《迷墻》舞段中,12條紗幕將李飛的身體切割成碎片化剪影,過去與現在的影像在紗間重疊,讓案情分析轉化為可視化的思維迷宮。
三、舞蹈美學:在反唯美中重塑真實之美
《破冰》對舞蹈美學的重構,始于對既往舞蹈美觀念的顛覆。它打破了舞劇必設麗人舞的慣性,拒絕將生活動作簡單美化,而是讓美學服務于真實——哪怕這種真實是錐心刺骨的。
這種美學轉向體現在丑的儀式化表達中。《慶典》舞段的偽麗人舞堪稱典范:斜戴黑笠帽、身裹黑衣裙的女子群舞,旋轉中突然插入抽搐式停頓,本應輕盈的拋袖動作被扭曲為傳遞毒品的隱喻。這種被毒癮異化的舞蹈,通過語匯的違和感揭示了禁毒模范村的荒誕。于慧被強迫吸毒的段落,舞者刻意弱化了傳統舞蹈的流暢性,關節的頓挫、肌肉的僵持,將絕望的生理反應轉化為舞蹈語匯,讓觀眾直面美感全無卻直擊心靈的真實。
真實感與象征性的平衡頗具匠心。特警的戰術動作藝術化沒有淪為暴力美化:匍匐前進的波浪線借鑒現代舞“收縮-放松”技術,突擊側空翻融入體操控制,這些源于實戰的動作,在韻律中獲得健康生命力的象征意義。《凝視》女子群舞以黑紅配色的流動色塊,時而凝聚為毒癮的暗紅漩渦,時而分裂為良知的黑色碎片,折頸回望的動作幅度層層遞進,將凝視深淵者必被反噬的哲學命題轉化為可感的視覺符號。
多媒體與舞蹈的融合拓展了美學邊界。分場標題以泛黃卷邊的辦案卷宗投影呈現,與懸疑氛圍有機融合;父子靈魂對話場景中,字幕以時間+地點+一句話劇情的極簡提示,配合演員身體,讓臥底前史的忍辱負重獲得震撼力。主題曲《我將是你》的旋律與父子雙人舞形成視聽共振,在阿云嘎的歌聲中,李飛旋轉的遲滯、趙嘉良指尖的懸停,讓未及言說的父子情突破身體界限。
四、主題表達:以黑暗為鏡映照光明
《破冰》的主題表達始終緊扣“我背對著你們,因為我面朝黑暗”的精神內核,通過藝術真實抵達生活本質,讓禁毒警的犧牲與守護獲得超越故事本身的感染力。
英雄精神在惡行與正義的對照中升華。劇中對制毒集團惡行的披露,如《槍傷》中暗殺的殘忍、《慶典》中強迫吸毒的卑劣、《夜捕》中村民圍堵的囂張,并非單純的黑暗展示,而是通過對手的殘暴陰毒更顯出英雄的無懼無畏。趙嘉良在《真相》中以身為盾擋子彈的瞬間,身體墜落的軌跡與李飛躍起的弧線形成完美圓形,這個純粹的肢體符號,將用生命托舉光明的主題詮釋得淋漓盡致。
法治與人性的沖突被細膩呈現。《迷墻》舞段作為劇情拐點,不僅是李飛思緒心象的外化,更通過不同時空核心事象的并置,強調了重證據的辦案思路,讓從披露惡行到清算惡行的轉變具有法治精神。馬云波的形象塑造拒絕臉譜化,從《槍傷》的懦弱到《訣別》的覺醒,他將手銬一端銬住自己、一端鎖住林豹的動作,完成了救贖者的身份重構,讓主題突破非黑即白的簡單化。
情感落點直抵人心最柔軟處。李飛父子的雙人舞是情感核心:上半場紗幕分隔的鏡像動作,象征明暗之間的霧里看花;尾聲追逐式舞蹈中,層層紗幕阻隔的奔跑,隱喻天人永隔的沉痛。主題曲 “一起等黑夜過去…… 天邊又多星一顆……” 的吟唱,將個人犧牲升華為守護萬家燈火的集體信念。終場時,特警剪影與朝陽重疊,讓破冰行動的勝利延伸為守護美好生活的宏大圖景。
舞劇《破冰》的藝術價值,在于它證明了舞劇藝術的無限可能。它以題材破界拓展敘事疆域,以身體敘事激活動作的表達潛能,以美學重構貼近真實的力量,最終讓禁毒英雄精神獲得可觸可感的藝術表達。當舞臺上的曙色穿透黑暗,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部優秀舞劇,更是藝術直面現實、映照精神的勇氣。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張銘:新疆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新疆藝術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