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第三代養駝人森巴提·麻的尼也提。”這是她自我介紹的第一句話,眼中滿是自豪。斑駁的駝鈴依舊能發出清脆的聲響,哈薩克族用牛角做的地毯還收藏在家中,老物件講述著老一輩養駝的點點滴滴。
森巴提·麻的尼也提是烏魯木齊市達坂城人,家中三代移民扎根在這里。這里海拔1000多米,空氣純凈,陽光充足,堿性草場富含礦物質,是個養駱駝的好地方。爺爺輩和父輩養駝時,也會擠一些駝奶,賣錢來養自己的孩子,那時擠奶靠雙手,送奶靠雙腳,奶香飄不出戈壁。駱駝就是崎嶇戈壁灘上行走的“奶罐”,也是牧民最得力的交通工具。對于哈薩克族而言,駱駝算是一個吉祥物,孕產婦不能吃駝肉,但是可以喝駝奶,駝奶中不僅有高營養,其中還蘊含著對新生兒的祝福。
家中駱駝。照片由森巴提提供
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從小就和駱駝一起成長,覺得小駱駝也十分可愛。長大后在普通話交流上幫了家里不少忙,逐漸接手養駝的事業,家里人也給予了她全力的支持和幫助。“一直在外面上學,很多事都不懂,有些事情看著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就這樣一步一步在家人的教導下逐漸成長起來。”森巴提·麻的尼也提提到。
現在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加入了葉然山駱駝養殖合作社生鮮乳收購站,從傳統的放牧養駝到現在利用現代化技術養駝、擠奶,跟上時代的步伐,在新一代將養駝事業越做越大。合作社成立初期僅有9峰擠奶駱駝,如今駱駝存欄量已達500峰。
森巴提·麻的尼也提介紹產品。鞠秀琦攝
2014年左右,森巴提·麻的尼也提以及合作社的同伴意識到,隨著駱駝數量越來越多,需要引進現代化技術。“很早之前就聽說牛可以用機器,為什么駱駝不能呢?于是我們就去內地找擠奶機,節省時間也能產更多的奶。”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在采訪中提到。
不過,技術只是賦能,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在養駝中仍保持初心,產出高品質的奶還是要從駱駝本身習性出發:關注到駱駝只會喂養自己的孩子,在養殖中運用母駱駝和小駱駝分開養的方式,為了方便擠奶又將母駱駝和小駱駝進行數字標注配對,省時高效的同時又大大提高了駝奶的產量;了解駱駝有每天在外活動至少三公里以上的習性,在合作社內搭建了活動區,在平時擠奶前也會將駱駝放出去;重視環境對駱駝的產奶量以及品質的影響,堅持讓駱駝自己到山的附近吃天然牧草、喝雪水,這樣擠出來的駝奶沒有腥味怪味,十分的鮮甜濃郁。
當年家中放養的駱駝。照片由森巴提提供
除此之外,葉然山駱駝養殖合作社生鮮乳收購站還與金駝乳業等有資質的企業合作,研發深加工產品,提升附加值。比如駝奶粉、駝乳飲品,既保留了營養,又方便儲存運輸。還通過拍小視頻、發朋友圈,逐漸打出自己的品牌,現在也在烏魯木齊葛家溝有了專門銷售駝奶的專賣店。產業越做越大,生活也越來越好。提及對下一代的期望,森巴提·麻的尼也提說道:“希望下一代也能從事養駝,把自己的經驗分享給他(她),可能到了下一輩會有更多的技術。”
在擺滿各種駝奶制品的桌前,森巴提·麻的尼也提倒滿一杯杯鮮甜的駝奶招待客人:“小時候生病的時候就喝駝奶,希望駝奶也能祝福每個人身體健康。”
從馱鈴叮當到車輪飛轉,從提桶送奶到全程冷鏈,變的是生產方式,不變的是對駱駝習性的敬重。新一代駝羔頸下銅鈴晃動,這鈴聲終將融入更廣闊的時代交響,而牧人與駱駝的約定,始終刻在博格達峰之上。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