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晚,由美國何塞·利蒙舞蹈團帶來的經典集萃《舞蹈禮贊》亮相第七屆中國新疆國際民族舞蹈節,在烏魯木齊京劇院震撼上演。
自1946年成立以來,利蒙舞蹈團(LDC)一直處于舞蹈藝術的前沿。作為首個在紐約林肯中心演出的現代舞蹈團,何塞·利蒙舞蹈基金會(包括舞蹈團和研究所)于2008年榮獲國家藝術獎章。
何塞·利蒙在美國文化中占有特殊地位,因為他超越了不同群體,關注我們如何共同尋求共通性。正是秉承這一理念,我們在利蒙逝世50年后,繼續委約備受贊譽的國際藝術家及新興創作者的作品。他的作品以其震撼的視覺、戲劇性,以及節奏與音樂的生命力,持續影響著舞蹈藝術形式的演進。
本次演出,舞團獻上了《摩爾人的帕凡舞》《兩部狂喜的主題》《曾幾何時》《編舞獻禮組曲》等作品。
《兩個狂喜的主題》
《兩個狂喜的主題》是韓芙麗成熟作品的基調。第一部分采用圓形和螺旋形運動,柔和而下沉,傳達出一種默許的感覺。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形成對比,以尖銳的設計走向強烈的高潮,暗示著積極的成就。整個作品是圓形和角形運動的對位,代表了生活和設計中兩個不可分割的元素。
《曾幾何時》
整部作品在編排和音樂上都是一個帶有變奏的主題。編舞家使用了一個大圓圈作為主題,在作品開場時,這個圓圈充滿了整個舞臺,并威嚴地移動著,仿佛在喚起時間的無盡流逝。這個圓圈以多種姿態、節奏和戲劇性的形狀反復出現。茱莉亞音樂基金會及其美國音樂節于1956年4月委任何塞·利蒙創作。該樂譜為作曲家贏得了1957年的普利策獎。
《摩爾人的帕凡舞》
以帕凡舞和其他文藝復興時期舞蹈的形式,講述了不幸的摩爾人、他被錯誤懷疑的妻子、摩爾人的背叛朋友及其妻子的傳奇故事。這四個角色展現了普通人的悲劇,其寓意超越時代。這部作品被世界各地的評論家譽為何塞·利蒙的“杰作”。
《編舞獻禮組曲》
這部紀念多麗絲·韓芙麗的作品以變奏為基礎,多麗絲·韓芙麗的舞蹈中的變奏、轉述和主題。由何塞利蒙舞蹈團首演,1964年8月15日在美國舞蹈節上首演。
前來觀看演出的觀眾表示:“我來自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之前有看過舞蹈節的《破冰》《樓蘭九歌》,對舞蹈節有一定的了解。我很期待本次的演出,也希望能從中學到一些現代舞的經驗和技巧。”
據悉,本次《舞蹈禮贊》的演出將持續兩天,8月3日還將在烏魯木齊京劇院上演。(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張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