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一列滿載2500噸新疆棉紗的貨運列車從沙灣市烏蘭烏蘇站鳴笛啟程,直抵廣東佛山。這趟呼嘯而去的班列背后,是新疆鐵路以鋼軌為針、運力為線,為“十大產業集群”建設織就的物流錦繡,更是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注腳。
頂層設計破局,織密鄉村振興“運輸網”。新疆鐵路部門緊扣自治區“十大產業集群”戰略部署,打出“重聯合、強營銷,重配套、提效率”組合拳。在南疆創新鋪畫阿克蘇至長三角、喀什至珠三角兩條圖定鄉村振興班列線路,實現20余個到站全覆蓋,推動班列常態化開行超200列,讓“散裝貨源”聚成“產業洪流”。新疆鐵路部門還通過優先調配適裝車廂、強化短駁銜接等舉措壓縮各環節作業時間,大幅提升了全鏈條運輸時效,為當地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力物流支撐。
一線精準服務,打通物流運輸“梗阻點”。新疆鐵路部門圍繞“全產業鏈做強做優”目標,定制物流方案,針對北疆企業分散特點,組建專班赴石河子、奎屯等地“一對一”駐廠,從裝車到運輸全程追蹤,讓棉紗出疆如快遞般可查可控。以前,企業走公路運輸棉紗,要經過多次轉運;如今通過棉紗班列不僅實現了直達,還將運輸時間從14天縮短至6天,物流成本更是直降三成,讓新疆棉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整合零散貨運,打造合力發展“粘合劑”。立足破解北疆棉紡產業“散弱小”困局,新疆鐵路以奎屯—石河子產業走廊為軸心,整合23.4萬噸分散貨源,編織跨區域“萬噸級棉紗方陣”,實施公轉鐵擴圈行動,將輻射半徑延伸300公里,把瑪納斯縣、沙灣等衛星產區納入高效路網,通過集約化運輸組織,實現單位能耗降低25%,噸·公里物流成本壓縮15%,讓中小棉企從“單打獨斗”轉向“集群作戰”。
當棉紗班列在烏蘭烏蘇站整裝待發時,我們看到的不僅是貨物位移,更是新疆鐵路以“物流通道”撬動“經濟走廊”的戰略突圍。從南疆鄉村振興圖定班列,到北疆棉紗定制快車,一條條鋼鐵動脈正將新疆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勝勢,助力新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華麗轉變。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韓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