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高溫天氣持續,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為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群體的安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碩縣公安局立足轄區實際,堅持“預防為主、教育先行、綜合治理”的工作思路,通過開展水域救援專項訓練、拉網式隱患排查、立體化宣傳教育等舉措,構建起防溺水安全防護網,全力守護群眾生命安全。
練強“硬本領”,水域救援能力提質升級
“快!拋擲救生圈時注意落點精準度!”“注意保持重心穩定,接近被困者時要預留安全距離!”在新疆金沙灘旅游度假區訓練現場,參訓民警輔警正在開展水上救援實戰演練。針對夏季溺水警情特點,7月26日,和碩縣公安局聚焦實戰需求,以“實戰+實訓”為核心抓手,抽調20名精干警力成立水域應急救援分隊,組織開展了一場緊貼實戰的涉水救援警情處置專項訓練。
此次訓練采用“理論講解+實操演練”的模式,將專業性與實用性深度融合。訓練中,教官圍繞水上救援基礎知識、安全防護要點等核心內容進行系統授課,重點講解了救生衣、救援繩等各類裝備的操作規范與適用場景,并通過現場示范,手把手教授正確的救援姿勢、入水技巧及緊急情況下的自救互救方法。
通過專項訓練,參訓民警輔警不僅熟練掌握了涉水救援的關鍵技能,更提升了面對突發水域警情時的應急反應和處置能力,為后續高效開展救援任務奠定了堅實基礎。
織密“防護網”,安全隱患排查不留死角
“這個警示牌有點歪斜,得趕緊加固;那邊看著安全,其實水下有暗流,必須增設警示標識。”清晨的陽光剛灑向河面,民警便已帶著工具來到轄區重點水域,沿著岸邊仔細排查安全隱患。
檢查中,民警重點查看水域周邊的防護欄、警示牌、救生設施是否完好,對老化破損的警示標語及時更換,對缺失的救生圈、救生繩等器材進行補充。針對野外垂釣者聚集的河段,民警耐心勸導他們遠離深水區,提醒家長看管好隨行的孩子,切勿讓孩子在岸邊追逐打鬧。連日來,在轄區各河道、水庫、公園等地,經常能看到民警輔警忙碌的身影。
6月以來,和碩縣公安局聯合水利、應急等部門對轄區內河道、水庫、池塘等危險水域開展“起底式”排查,累計排查重點水域21處,建立“一域一檔”臺賬,對發現的14處安全隱患實行“清單化”整改:安裝防護欄2.6公里、設置警示牌30余塊、清除野泳平臺8處,切實做到安全隱患排查不留死角。
“很多水域看著平靜,底下卻藏著淤泥、水草,一旦失足落水,后果不堪設想。我們多走一步、多查一處,就能減少一分危險。”特吾里克鎮派出所民警杜百平說道。
打好“宣傳牌”,防溺知識入腦入心
“落水后如何正確自救?”“同伴溺水時千萬不能手拉手施救!”在第三小學的防溺水課堂上,民警通過現場演示、互動問答等形式,向學生們傳授避險要領。和碩縣公安局聯合縣教育部門開展“防溺知識進校園”活動,覆蓋轄區17所中小學,累計授課65場次,發放《防溺水安全手冊》1670余份。
“奶奶,這是防溺水宣傳冊,您家孫子放假了,可得看好了,千萬別讓他去河邊玩水啊。”在水域周邊的村莊、社區,民警拿著宣傳資料,挨家挨戶開展“面對面”宣傳。針對農村地區防范意識薄弱的問題,民警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溺水事故的危害性,結合近期發生的真實案例,剖析“野泳”“岸邊嬉戲”等行為的風險;同時,向家長講解《夏季防溺水致家長的一封信》,強調“六不準”原則,呼吁家長履行好監護責任;對在河邊玩耍的孩子,民警現場演示溺水自救方法,告誡他們“遠離野外水域,就是保護自己”。
此外還利用村廣播、社區微信群、新媒體等平臺,循環推送防溺水知識和警示信息,讓“珍愛生命、預防溺水”的聲音傳到每一戶家庭、每一個角落。
據統計,今年以來轄區溺水警情同比下降31%,成功勸阻各類下水人員70余人,未發生未成年人溺水死亡事故,防溺水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下一步,和碩縣公安局將持續深化防溺水長效機制,通過多維度發力、多部門協同,全力筑牢守護群眾生命安全的“防溺水防線”。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折樹艷 羅銳 來源:新疆和碩縣公安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