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第十屆(2025)科學數據大會“科學數據與可持續發展”在新疆烏魯木齊國際會展中心隆重開幕。大會旨在深化科學數據匯聚應用創新生態建設,強化科學數據的戰略性、基礎性資源作用,推動數據驅動的人工智能科學研究,加速數據與智能驅動的科研范式變革。
本次會議由國際科學理事會數據委員會(CODATA)中國全國委員會主辦,由中國信息協會、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新疆理化技術研究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干旱區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全國重點實驗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情報統計學會、新疆土壤與肥料學會聯合承辦。
大會現場圖片。照片由活動方提供
大會開幕式由CODATA中委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黨委書記孫德剛主持。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科技廳黨組副書記、廳長阿布力米提·伊力,中國科學院科技基礎能力局副處長于漢超,國家數據發展研究院副院長袁軍,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中心副主任王瑞丹出席開幕式并致辭。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肖文交,中國工程院院士馮起等專家學者出席會議并作大會報告。
開幕式上,舉行了《中國高影響力數據論文榜單》發布儀式。在與會專家見證下,110篇高影響力數據論文正式發布。數據論文作為新的一種數據共享模式,聚焦科學數據的描述與共享,不僅為科學數據確權,而且通過同行評議保障了科學數據質量,彰顯了科研新范式中科學數據的重要價值.
《中國高影響力數據論文榜單》發布儀式。照片由活動方提供
本屆大會突出的亮點,一是議程高度凝練創新,分會設置強調交叉融合,由上屆40余個精簡整合為12個主題分會,促進深度交流;二是首次選址新疆,吸引了來自北京、遼寧、甘肅、貴陽等全國多地代表參會,對提升新疆科學數據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國際科學理事會數據委員會中國全國委員會秘書長胡良霖表示,本次大會將有力推動新疆科學數據工作發展,通過跨學科交叉,讓科學數據更緊密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他強調,新疆不僅是國內區域協作的重要支點,更是面向中西亞國家的橋頭堡,大會將促進國內科技力量服務新疆,并通過新疆輻射帶動與中西亞國家的科技交流合作。
分論壇安排。照片由活動方提供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張元明研究員圍繞“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與可持續發展”作大會報告。他介紹,本次科考聚焦生態環境承載力、水資源、土地資源、生物資源等關鍵領域,獲取了大量珍貴的實地數據和樣本。張元明指出,科學數據與科考實踐相輔相成,利用歷史科學數據指導考察規劃、查缺補漏、聚焦重點;運用科學方法分析一手資料,為后續科研、大模型訓練與建立提供堅實基礎。
張元明在接受采訪時透露:“目前新疆尚未建立自治區級的數據中心。我們期望以第三次新疆科考為基礎,整合前兩次科考數據,并匯聚各行業部門的業務數據,加快建設步伐,力爭三年內建成該中心。”
張元明所長接受采訪。郭貝寧攝
本次大會的成功舉辦,標志著科學數據在驅動科技創新、支撐可持續發展、服務國家戰略方面邁出新步伐,為新疆乃至全國的數據驅動型科研范式變革注入強勁動力。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郭貝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