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新疆航空運輸市場持續展現強勁增長態勢。新疆機場集團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在7月1日至19日期間高位運行,單日旅客吞吐量已連續17天突破10萬人次。7月15日,新疆機場集團巴里坤大河機場正式通航,標志著新疆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增至28個,繼續領跑全國。
這些亮眼表現,不僅是新疆航空運輸市場活力的生動注腳,更折射出新疆航空事業從起步到騰飛的跨越式發展,背后是一幅不斷鋪展的“空中絲路”發展新圖景。
新疆的航空發展,是一部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奮斗史。新中國成立前,新疆的航空基礎設施極為薄弱,僅存在少量機場且航線稀少。1950年,中蘇民用航空股份公司成立,開通了烏魯木齊至哈密、蘭州、酒泉的航線,新疆民航事業由此起步。此后,新疆的機場建設逐步展開,航線網絡不斷延伸。
1971年,烏魯木齊機場改擴建工程破土動工,1974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成為新疆航空發展的重要里程碑。此后,烏魯木齊國際機場經歷了多次改擴建,規模不斷擴大,設施日益完善。如今,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已成為全國主要國際航空港之一,擁有兩條4F級跑道、50萬平方米的航站樓,終期旅客設計容量6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年飛機起降45.1萬架次。
進入21世紀,隨著新疆經濟社會的繁榮發展,新疆機場建設迎來了新的高潮。2012年至今,新疆新建、改擴建了多個機場,民用機場數量由2012年的17個增加至目前的28個,數量居全國第一,形成了以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為核心,喀什、庫爾勒、阿克蘇、伊寧等區域次樞紐為輔助的“一核多輔”民航樞紐體系。新疆已建成全國覆蓋面積最廣、支線機場最多的機場網絡。預計“十四五”末,全疆民用運輸機場數量將達33個。機場100公里服務半徑覆蓋縣級行政單元比率也大幅提升,預計巴里坤、輪臺機場投運后可提升至88.2%。
隨著機場數量的增加,新疆的航線網絡也日益完善。今年上半年,全疆各機場累計運營航線579條,其中國際客運航線26條,國內客運航線492條;國際貨運航線27條,國內貨運航線9條。烏魯木齊與21個國外城市和79個國內城市通航,烏魯木齊與中亞五國首都全部實現通航,中亞航點數量為國內十大樞紐機場之首,烏魯木齊、喀什、伊寧航空口岸全部實現國際航班通航。
在疆內,支線直飛疆外航線達166條,疆內互飛航線156條,除和靜巴音布魯克機場外,所有支線機場均開通互飛航線。截至6月,喀什、庫爾勒、伊寧、阿克蘇機場分別通航疆內城市達21、23、21、21個。這種“支支互通、環環相扣”的航線布局,將新疆各地緊密相連,促進了區域間的經濟交流與合作,也為游客提供了更為便捷的交通選擇,成為推動區域生產要素高效流動的空中走廊。
引擎轟鳴
航空運輸激活區域經濟新動能
引擎轟鳴航空運輸激活區域經濟新動能
新疆機場數量的增加和航線網絡的完善,對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尤其促進了新疆旅游業的繁榮。1-6月全疆旅客吞吐量2465.6萬人次,同比增長12.2%。值得一提的是,7月18日,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單日旅客吞吐量達10.77萬人次,本月內第6次打破單日旅客吞吐量歷史最高紀錄。
新疆便捷的航空網絡為更多游客選擇新疆作為旅游目的地提供了便利。據統計,2025年上半年,新疆累計接待游客13277.73萬人次,同比增長11.15%,這一數據彰顯出新疆作為國內外熱門旅游目的地的持續吸引力,反映出新疆文旅產業的蓬勃生機。
航空運輸也為新疆特色農產品走出新疆、走向全國和世界各國提供了有力支持。1-6月,全疆機場完成貨郵吞吐量共計17.2萬噸,同比增長46.3%。其中,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貨郵吞吐量14.2萬噸,同比增長486.6%。喀什、伊寧、阿克蘇、和田、哈密等機場,貨郵吞吐量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
6月27日,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埃塞俄比亞亞的斯亞貝巴貨運航線開通,這是中國新疆與非洲大陸之間首條直達貨運通道。該航線為新疆優質瓜果等特色農產品直達非洲、中東及全球市場開辟了通道,同時也為埃塞俄比亞及非洲各國的牛羊肉、咖啡、園藝產品等進入中國西部及全國市場提供便利,促進中非物產的雙向流動。
此前新疆機場集團推出“粵新快線”鐵空聯運模式,縮短陸運時間。鐵空聯運整合航空運輸的快捷性與鐵路運輸的低成本優勢,為企業提供經濟、高效的物流解決方案,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促進新疆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往來。
新疆的航空事業遠不止于此。新疆機場數量領跑全國,是新疆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縮影。隨著航空事業的不斷發展,新疆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更加便捷的交通,迎接來自全國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和投資者,在互聯互通中共享發展機遇。
新疆機場集團也將持續增強服務打造亞歐黃金通道和向西開放橋頭堡的支撐作用,進一步發揮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西出”國際通道、“東聯”國內骨干通道、疆內航線網絡交匯優勢。同時,新疆機場集團還將緊密結合自身的產業布局以及區域優勢資源,大力發展多種航空經濟形態,推動新疆航空事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 薛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