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來,水域安全成為重中之重。為堅決守護轄區(qū)群眾生命安全,特別是青少年平安度夏,新疆生產(chǎn)建設兵團第十二師公安局治安部門周密部署,在全師范圍內(nèi)強力推進防溺水專項行動。各基層派出所聞令而動,創(chuàng)新方法,狠抓落實,將師公安局的部署要求轉(zhuǎn)化為守護水域安全的扎實行動,全力筑牢防溺水“生命防線”,涌現(xiàn)出不少接地氣的故事:
故事一:無人機當“天眼”,任警官的“千里傳音”救下摸魚娃
“穿藍色短袖的小同學,水庫邊危險!快帶著你的小伙伴離開!聽到請立刻上岸!”上周三下午,水庫管理員老李正焦急地巡視,突然聽到空中傳來清晰的喊話聲。抬頭一看,是派出所的無人機!只見岸邊幾個小朋友,正貓著腰準備下水庫,完全沒意識到腳下的濕滑和深水的危險。
操控無人機的正是社區(qū)輔警任賽賽。他在操控臺畫面里發(fā)現(xiàn)這群“熊孩子”,立刻啟動了喊話功能。孩子們被這“天上來音”嚇了一跳,抬頭看到閃爍警燈的無人機,這才意識到闖了“禁區(qū)”,趕緊麻溜地爬上了岸。
“多虧了這‘空中衛(wèi)士’!”老張心有余悸,“以前光靠人腿巡邏,總有盯不到的犄角旮旯?,F(xiàn)在好了,‘地面+天上’雙保險,發(fā)現(xiàn)險情快得很!”十二師烏魯木齊墾區(qū)公安局科建路派出所利用無人機進行常態(tài)化空中巡邏,配合地面警力和公共視頻,編織了一張“水陸空”立體防護網(wǎng),讓危險水域邊的“小冒險”無處遁形。
故事二:李大爺?shù)摹靶牟 苯鉀Q了,銹死的救生圈換了新
十二師三坪墾區(qū)公安局五一派出所轄區(qū)一個人工景觀湖邊遛彎的李大爺,最近心里一直有個疙瘩:湖邊幾個救生設備箱里的救生圈,看著灰撲撲的,有的繩索都老化了,還有一個箱子鎖都銹死了。“這要是真有人掉下去,可咋辦?”李大爺嘀咕著,試著向巡邏的民警孫國慶反映了情況。
沒想到,派出所動作快得很!沒兩天,李大爺就看到小劉帶著人,拿著工具和嶄新的橘紅色救生圈來了。他們撬開銹死的鎖,換上了全新的救生圈和繩索,檢查了每一個救生設備箱,還把湖邊幾處松動的防護欄也加固了,缺失的“水深危
險 禁止游泳”警示牌也補上了。
“看著這亮堂堂的新救生圈,心里踏實多了!”李大爺豎起了大拇指。五一派出所近期組織了專門力量,對轄區(qū)內(nèi)所有重點水域的防護設施來了個“大體檢”,像李大爺反映的這類安全隱患,發(fā)現(xiàn)一處,整改一處,絕不含糊,實實在在夯實了水域安全的“硬件”基礎。
故事三:社區(qū)小課堂開講,崔警官的“落水西瓜”讓人警醒
“同學們,想象一下,一個圓滾滾的大西瓜掉進水里,是不是一下子就沉下去看不見了?人落水也一樣,掙扎起來動靜可能很小,很難被發(fā)現(xiàn)!”在社區(qū)活動室里,民輔警們拿著一個西瓜模型,給放暑假的孩子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防溺水課。
沒有枯燥的說教,崔警官用真實的溺水案例改編成小故事,教孩子們識別危險水域、遇到同伴落水如何正確呼救和利用工具施救(強調(diào)絕不盲目下水),還現(xiàn)場演示了利用空礦泉水瓶制作簡易漂浮物的方法。孩子們聽得聚精會神,紛紛舉手提問。
“崔警官講得可明白了,回家我就告訴妹妹不能去水邊玩!”五年級的小明說。除了線下活動,派出所還利用各社區(qū)微信群、宣傳欄,高頻次推送防溺水提示和自救知識,讓安全意識像“小喇叭”一樣,回響在每一個家庭、每一個居民的耳邊。一位社區(qū)大媽感慨:“派出所這宣傳做到家了,我家那皮小子現(xiàn)在路過水塘都繞著走,說怕變成‘沉西瓜’!”
安全網(wǎng)越織越密
各基層派出所的實踐是十二師公安局全師防溺水工作的一個生動切面。下一步,師公安局將繼續(xù)強化統(tǒng)籌督導,十二師公安局治安部門將持續(xù)對轄區(qū)水庫、池塘、景觀水體等重點水域進行“地毯式”巡查,巡邏防控的密度不會減,隱患排查整改的力度不會松,宣傳教育的“小喇叭”也會一直響下去。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用最大的努力,把這張防溺水的“安全網(wǎng)”織得更牢、更密,讓轄區(qū)的每一個居民,尤其是孩子們,都能平平安安度過這個夏天?。ㄖ袊請笥浾呙l(wèi)華|賈曉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