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以來,國家管網集團西部管道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西部管道公司”)6人組成的“自動化特戰團”轉戰天山南北,在戈壁荒漠間的奎屯分輸站、哈密壓氣站、西二三線和阿獨線RTU閥室、獨山子成品油站和原油站等地奔波,全力推進自控系統改造。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改造實現了自主開發、自主編程、自主調試的全流程國產化。從控制邏輯重構、通信協議適配到全流程系統驗證,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他們的智慧與汗水,一舉攻克“卡脖子”難題,不僅實現自控系統全國產化,也為西部管道公司鍛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的“自動化軍團”。
“根正苗紅”:從萌芽破土到幼苗挺秀
2025年,既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的謀篇布局之年。西部管道公司把握機遇,將今年的自控系統改造項目與國家管網集團“國產自控系統突圍”戰略緊密相連。
在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核心電子元器件創新研究課題的有力推動下,西部管道公司創新采用“專職+兼職”模式組建攻堅團隊,決心將程序編制、組態調試等核心環節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這12個重點項目‘根正苗紅’。”西部管道公司生產部副經理王冠霖翻開項目清單,壓氣站一鍵啟停改造、壓縮機組控制系統升級等自控系統重點工程赫然在列,每一項都承載著自主創新的重要使命。
結合2025年大規模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借助自控專業人才隊伍優勢,西部管道公司自控專業以干代訓的“自動化軍團”應運而生。經過多輪嚴格選拔,魏國富、劉功銀、謝浚聰、胡威、趙景森、唐金6人脫穎而出,
組成這支攻堅隊伍。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進行奎屯分輸站站控系統國產化改造現場測試。供圖:魏國富
從今年3月起到年底,“自動化特戰團”將在計劃完成的12個重點項目基礎上,增加5個項目的實施任務。項目均由他們自主實施,內容涵蓋程序編制、組態調試等關鍵工作。他們不僅要確保按計劃完成,又要有效防范作業過程中的誤觸發事件,更要為西部管道公司培養出一支過硬的自控專業骨干隊伍。
17個重點項目涉及一鍵啟停改造、自控系統和機組控制系統國產化改造以及控制系統優化等多項內容。其中,奎屯站站控系統國產化升級改造、連木沁和哈密壓氣站一鍵啟停、鄯善壓氣站壓縮機控制系統國產化升級改造因難度大、耗時長,成為此次國產化系統改造項目中的“硬骨頭”。
技術突圍:從跟跑到自主的跨越
2024年,國家管網集團研發的首套全國產化自控系統燃驅壓縮機組在烏蘇作業區成功投入使用,這一突破為后續的自控系統創新之路奠定了基礎。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進行獨烏線“一鍵啟停輸”改造項目調試。供圖:魏國富
同年6月下旬,國家管網集團董事長張偉來到烏蘇作業區考察,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擴大國產化系統的推廣應用。讓“自動化特戰團”站在了自控系統全國產化的“風口浪尖”,也賦予了他們更重的職責。
實現全鏈條自主運維,是“自動化特戰團”的終極目標。從方案設計到作業編程,再到設備運維,他們全程自主完成,不僅有效提升了西部管道公司整體自動化專業水平,更著力構建專業人才培養梯隊,從而破解技術“卡脖子”的依賴困境。
獨烏成品油管道一鍵啟停輸改造曾給團隊帶來不小的挑戰。管道在多種工藝運行方案下,一鍵啟停輸邏輯的疊加嵌套,使得傳統控制邏輯難以滿足精準啟停的需求。首次調試的那個夜晚,胡威緊盯著實時監測屏幕,突然站起身來急促地說:“參數曲線呈現周期性震蕩,說明算法速率值存在問題!”團隊成員立刻展開“頭腦風暴”,劉功銀迅速畫出流程圖,冷靜分析道:“應該是寄存器映射順序設置出現了問題。”
接下來的72小時,機柜間儼然成了他們的臨時作戰室。謝浚聰專注編寫算法核心模塊,趙景森全力調試通訊鏈路,魏國富則守在站控機前反復驗證……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照機柜間時,魏國富猛地歡呼出聲:“壓力波動幅度正常了!”直到此刻,他們才恍然驚覺,已熬過了三天三夜,幾乎未曾合眼。依托國產化自控系統的改造升級,獨烏成品油管道就此具備了全流程一鍵智能啟停的核心能力,這一技術難關,終于被攻克。
“國產化自控系統改造實現技術突圍,自控系統全國產化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王冠霖話語中難掩激動與自豪。
人才鍛造:老師傅與新生代的接力
西部管道公司“以干代訓”的培養模式,為“自動化特戰團”的成長注入了強大動力,讓他們如虎添翼。
圖為西部管道自控業務負責人與現場團隊成員進行業務交流。供圖:魏國富
“自動化特戰團”雖僅有6人,卻個個精干高效,個個都是特種兵。
魏國富和劉功銀擁有十幾年的豐富經驗,是西部管道公司自動化系統從初步自主運維到不斷升級優化全過程的親歷者。他們不僅是團隊的主心骨,更是自控系統的“活字典”,對各種技術細節了如指掌。
團隊中4名青年員工謝浚聰、胡威、趙景森和唐金,也各有所長。胡威擅長控制算法優化,邏輯思維極強,在現場調試時總能快速鎖定問題關鍵;趙景森對通信和設備聯調尤為敏感,面對復雜的信號故障,總是第一時間精準定位……。
“每次遇到棘手問題,都是兩位師傅用豐富的經驗和冷靜的判斷,幫助我們指明方向,撥開迷霧。”謝浚聰深有感觸。
剛加入時,4名青年員工現場經驗匱乏,更多時候只能“紙上談兵”。參與獨烏成品油管道一鍵啟停輸改造項目時,面對海量的控制邏輯和密密麻麻的通訊協議參數,他們一度感到手足無措。
魏國富師傅看著他們迷茫的樣子,笑著說:“別怕,咱這活兒就是一遍一遍看、一遍一遍試,沒有學不會的。”隨后,他將一摞設計文件遞給謝浚聰,耐心教他從流程圖一點點推演一鍵啟停輸控制邏輯,直到謝浚聰能夠熟練掌握控制程序的編寫。
謝浚聰至今還記得在獨山子首站深夜調試。當時系統總是莫名斷鏈,設備反復報錯,大家忙碌了一整天都沒能找到問題根源。晚上,他和趙景森趴在站控機前,仔細翻閱所有記錄,逐個排查信號鏈路。直到凌晨兩點,才發現問題出在一個隱蔽的PLC通訊鏈接配置上。
正是這種“傳幫帶”機制,催生出青年員工驚人的成長速度。趙景森談起成長經歷時感慨:“每次凌晨三點的調試,把我從‘小白’煉成了鋼。”
這種“實戰化教學”讓謝浚聰、胡威、趙景森、唐金等青年掌握核心技術的能力顯著提升。
體系支撐:從技術攻堅到生態構建
“自動化特戰團”之所以具備獨立作戰能力,離不開西部管道公司構
建的全鏈條支撐體系。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進行奎屯分輸站站控系統國產化改造工廠組態分析。供圖:魏國富
在奎屯分輸站國產化系統改造中,生產部馮軍積極協調廠家、設計院、作業區組成“四方聯動”機制,為團隊提供從硬件測試到協議破解的全流程支持。當國產PLC與第三方設備通訊受阻時,他又組織后方技術專家組24小時在線支援,及時解決難題,高質量的解決方案也成為了后續項目的“黃金指南”。
2024年,團隊依托LHT,成功把全國產化的控制系統應用在進口燃驅機組;2025年,團隊自主實施,將全國產化的控制系統拓展應用在其他機組、站控和閥室……一步步的突破,記錄著自主創新的足跡。
當獨烏成品油管道一鍵啟停輸改造項目最終通過72小時運行測試時,他們沒有慶祝,而是立刻投入到下一個項目的籌備工作中。
如今“自動化特戰團”已形成“雙師四青”的黃金架構,即兩位資深專家帶領四名青年骨干。目前,他們已完成17項重點項目中的5項,自主編寫代碼超5萬行,同時帶動基層站場12名技術人員提升了承擔復雜項目的實戰能力。正如獨山子輸油氣分公司副經理蘭明勇所說:“他們用鍵盤敲開了技術自主可控的大門,用代碼筑起了能源安全的防線。”
當夕陽染紅戈壁,獨山子原油站機柜間的燈光再次亮起。“自動化軍團”的成員們剛剛收尾獨山子原油站PLC系統的整合優化工作,來不及多作休整,已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一個項目的籌備中。在他們心中,由“自動化特戰團”輻射帶動,鍛造出一支能打硬仗、獨立作戰的“自動化軍團”的終極目標始終清晰如炬——那就是徹底破解“卡脖子”的技術困局,加快推動西部管道公司自控系統實現全面國產化。(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邵洪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