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一早,新疆霍爾果斯市亞歐西路街道索倫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里,退休職工徐麗麗已經和她的調解搭檔開始梳理當天的糾紛線索。作為街道“索倫徐姐調解室”的金牌調解員,她的日程總是排得滿滿當當。
面對街道人員往來頻繁、商居交融的特點,亞歐西路街道創新推出“索倫徐姐調解室”調解品牌,匯聚了像徐麗麗這樣的老黨員、老教師、老干部、老模范等“五老”力量。他們憑借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深厚的鄰里情誼,成為化解基層矛盾的“潤滑劑”。
不久前,一處商住混合樓內就發生了典型糾紛。樓上住戶漏水,浸壞了樓下商戶的貨物。商戶索賠心切,住戶維修拖延,雙方爭執不下。徐麗麗接報后,立即與調解員一同上門。她一邊安撫商戶情緒,解釋相關法律常識;一邊協調住戶盡快維修并合理賠償。經過她耐心細致的溝通和依據事實的調解,雙方當天就達成了和解協議,商戶的損失得到及時彌補。
亞歐西路街道商住混合、人員流動性大,物業管理、噪音擾民、租賃合同等糾紛時有發生,給社區治理帶來不小壓力。
為此,街道將調解服務深度融入社區治理末梢。社區黨群服務中心不僅設有溫馨的調解室,還配備了線上法律咨詢終端。遇到疑難法律問題,調解員可一鍵聯通司法所或駐點律師,通過視頻連線為當事人提供專業指導,確保調解依法依規進行。
在亞歐西路街道,這樣的源頭治理探索還有很多。各社區積極推行“網格+調解”模式,整合社區民警、網格長、網格員、志愿者、物業等多方力量,組建了多支特色調解小分隊。同時,依托居民微信群、線上議事平臺,實現矛盾糾紛的早發現、快響應。
亞歐西路街道地處口岸城市,針對轄區內外貿商戶集中、涉外因素偶現的特點,街道特別強化了雙語調解能力,并建立了“商居共治會”機制,定期組織商戶代表、居民代表、物業公司及相關部門協商議事,共同制定文明公約,將矛盾預防在前。
目前,“索倫徐姐調解室”擁有像徐麗麗這樣的核心調解員12名,他們活躍在社區一線。據統計,今年以來,由他們成功調處的各類矛盾糾紛,占街道相關糾紛總量的60%以上。各社區調解室結合自身特點,形成各具特色的調解方法,“一室一品”的服務模式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亞歐西路街道一線煥發生機。
“調解工作就是搭建信任的橋梁。”徐麗麗常說。而亞歐西路街道的目標,正是通過無數個“徐麗麗”的努力,讓“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成為亞歐西路街道的生動實踐,持續擦亮“索倫徐姐調解室”這塊基層治理的金字招牌,為共建共治共享和諧的霍爾果斯貢獻基層力量。(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高富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