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新疆烏魯木齊7月25日電 7月25日烏魯木齊海關助力新疆外貿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在新疆日報社召開。烏魯木齊海關黨委委員、副關長李清華,烏魯木齊海關總檢驗師吐爾洪·麥麥提江出席,并介紹烏魯木齊海關助力新疆高水平開放的相關情況、針對記者提問進一步補充完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對外聯絡處副處長馬恒主持會議。
會議現場。圖片由活動方提供
據烏魯木齊海關統計,2025年上半年,新疆外貿進出口2808.2億元,規模創新疆外貿歷年同期新高。較去年同期增長28%,增速高于全國25.1個百分點,居全國第4位。作為“一帶一路”核心區,新疆正展現出強勁的開放活力與經濟戰略地位。
優化營商環境,推動向西開放大通道
烏魯木齊海關出臺了《烏魯木齊海關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推動新疆高水平開發開放二十項舉措》《烏魯木齊海關出臺支持農食產品出口專項行動十二項舉措》《烏魯木齊海關促進新疆跨境電商新業態發展的十條措施》等文件,為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提質農食產品出口、激發跨境電商活力持續提供海關政策紅利。
海關在營造口岸快捷、高效、透明的營商環境的同時推動口岸的提速升級。從2023年首創“公路口岸+屬地直通”模式改革到2024年有序開展航空口岸通關便利化改革,再到今年烏魯木齊海關聯合烏鐵集團推出“智慧鐵路口岸+屬地快速通關”改革,大大壓縮企業申報時間,節省信息人工傳遞以及單車物流成本。一系列改革讓向西開放黃金通道的成色更足。
除此之外,隨著各種政策、改革的落實,更多國際航司選擇在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口岸中轉貨物。今年6月新疆首單航空器C檢保稅維修業務也成功落地,讓國際航司可以享受到更高水平的維保服務。
民企扛鼎,結構持續優化
民營企業已然成為新疆對外貿易發展中的“主力軍”。2025年上半年,民營企業外貿進出口達到2647.2億元,增長29.5%、占比94.3%,對外貿整體貢獻率達到98.2%。
烏魯木齊海關深入實施“關長送政策上門”、企業協調員“點對點”政策解讀機制,構建“企業出題、海關答題”的問題“清零”機制,讓企業能夠得到個性化的服務。目前,和田地區深加工核桃產品在種種創新機制的助力下已經實現首次出口。
烏魯木齊海關為民營企業搭建海外平臺,讓民營企業能夠與海外的客戶對接,拓寬海外渠道和市場,將新疆優質的林果、機電更快更高質的輸送到國外,讓“絲路電商”煥發新的色彩。
除此之外,還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通關、稅政等惠企政策,解決民營企業進出口通關中的急難愁盼問題,進一步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錨定制度創新,驅動自貿引擎
烏魯木齊海關作為建設自貿試驗區的成員單位之一,承建的項目有務22項,截至到6月份,已經完成了14項,完成率達到64%。
上線新疆國際貿易“單一窗口”2個特色應用項目,完成了中國—中亞區域生物安全合作管理信息平臺建設以及推動保稅航油加注和保稅維修業務落實,目前已經累計加注保稅航油突破9萬噸,為航司減免稅費8300余萬元。
為了進一步完善制度,推動貨物進出口更加快捷高效,烏魯木齊海關對可復制可推廣制度中的部分制度進行復制推廣。吐爾洪·麥麥提江總檢驗師提到:“特別是區內自行運輸、出口貨物檢驗檢疫證單‘云簽發’平臺等項目成效突出,為貨物進出口提供了極大便利。”
吐爾洪·麥麥提江總檢驗師答記者問
值得一提的是,烏魯木齊海關在制度創新方面不斷邁出新步伐。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報送2批次5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屬地直通”模式在喀什片區落地實施、“南疆業務集中審核中心”創新模式、進口鐵路運輸銅精礦“口岸+卸貨地”聯合監管模式、創新自駕出口商品車快速通關模式等全部入選自治區創新成果典型案例。
絲路旅窗大開 秒通關點燃跨境游
新疆作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樞紐與開放門戶,同時兼具壯闊的山川草原、獨特的民俗文化、熱情的人文情懷,吸引不少外國游客來到新疆進行一場熱鬧的“跨境游”。烏魯木齊海關落實一系列政策,為前來旅游觀光的外國友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進出口采用“智慧旅檢”,大大縮短通關時間;利用“海關旅客指尖服務”小程序,讓旅客提前完成健康申報,實現“秒通關”。同時,還設置“咨詢服務崗”和“綠色通道”,及時幫助旅客解決問題,提高外國旅客的旅行體驗。
李清華副關長提到,前陣大家可能在報道上看到,很多外國旅客開著老爺車從霍爾果斯公路口岸入境,也有不少的中國游客駕著“中國制造”的汽車、騎著摩托車駛向哈薩克斯坦、歐洲。這些跨境自駕的熱潮也體現了我們口岸通關的便利高效。
李清華副關長答記者問。
當霍爾果斯口岸的電子欄桿在掃碼聲中次第升起,當保稅維修車間的航油管道連通國際航線,這條橫貫東西的黃金通道,正奔騰向前。它不僅是貨物往來的鋼鐵動脈,更是"一帶一路"核心區撬動樞紐經濟的戰略支點。烏魯木齊海關的改革密鑰,也將推動新時代向西開放的全新維度。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