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烏魯木齊7月21日電 “絲路寶島共弦歌”新臺音樂交流會在新疆藝術劇院愛樂樂團排練廳舉行。臺灣愛樂參訪團赴新疆開展交流,新臺藝術家同臺獻藝,以音樂為橋梁促進文化交融。
本次交流節目共計12個,節目內容凸顯音樂藝術多元特色。新疆藝術劇院愛樂樂團呈現民族音樂創新改編,管弦樂《豐收的喜悅》萃取十二木卡姆精髓,《燕子》以交響化重現哈薩克民歌,熱瓦普演奏《亞茹》更以純熟技法展現維吾爾傳統樂器的獨特韻味。臺灣愛樂參訪團(由來自臺灣的四月望雨合唱團、海峽美學音響發燒協會、夢蓮花戲劇團、民生愛樂合唱團以及臺灣各大高校青年學生61人組)則展示東西方音樂技藝,如史博偉男聲獨唱《玫瑰組曲》、蔡易昇小號獨奏《威尼斯變奏曲》彰顯西方古典功底;羅巧慈中阮獨奏描繪彝族節日的《火把節之夜》展現中國器樂魅力。
臺灣聲樂家協會榮譽理事長孫清吉在采訪中高度贊揚了新疆愛樂樂團與木卡姆藝術團的專業水準,坦言作曲家將木卡姆曲目改編成交響樂的匠心以及團員們全情投入的敬業精神令他深受感動。他還提到在臺灣較少看到中樂與西樂同臺碰撞,而這次合作卻迸發出驚艷火花,更從專業角度提出融合思考,認為美聲唱法與民族唱腔結合是提升聲樂水準的關鍵所在。“音樂交流是促進人們同理心的最佳橋梁。”孫清吉說。此外,透露了九月將率團赴上海、蘇州、昆明等六座城市演出,盼望未來能有機會與臺灣的樂團、聲樂家們踏上新疆的土地,讓動人的旋律成為連接新臺情感的堅實紐帶。
新疆愛樂樂團副團長王季松表示:“我們將交響樂與木卡姆、哈薩克民歌融合的嘗試,如《豐收的喜悅》《燕子》,正是想和臺灣同行分享創新探索。臺灣音樂家帶來的《玫瑰組曲》等作品令人耳目一新,專業水準值得借鑒。”并誠摯表示希望未來常有這樣的音樂聚會,讓新臺藝術家在創作與演奏中持續碰撞靈感。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龍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