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春風中,新疆機場集團正以昂揚姿態勾勒著一幅立體交通的壯闊畫卷。從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的繁忙起降,到喀什、伊寧等支線機場的蓬勃興起,天山南北的空港群如同璀璨明珠,串聯起中國與亞非歐各國的經貿往來與人文交流。數據顯示,今年來新疆機場集團客貨運輸量持續攀升,多項生產指標屢創新高,在開辟亞歐黃金大通道、打造向西開放橋頭堡的進程中,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疆機場答卷”。
戰略引領:錨定“空中樞紐”定位,構建立體交通網絡
“新疆地處亞歐大陸腹地,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肩負著連接中國內陸與中亞、西亞、歐洲、非洲的重要使命。”新疆機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陶潤文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集團始終將自身發展融入國家戰略大局,以“客貨并舉、雙輪驅動”為核心策略,全力打造“一帶一路”空中交通樞紐。
在這一戰略指引下,新疆機場集團近年來持續推進機場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核心樞紐的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于2025年4月17日轉場投運,新建的天山國際機場北區航站樓終期旅客設計容量63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75萬噸、年飛機起降45.1萬架次,進一步鞏固其作為中國面向中亞、西亞、歐洲的第一門戶機場地位。與此同時,喀什徠寧國際機場改擴建工程、伊犁伊寧國際機場新航站樓投用項目相繼落地,支線機場“干支聯動”的網絡格局逐步形成。
“我們不僅要‘飛得起來’,更要‘聯得通暢’。”陶潤文強調,集團通過加密國內干線、拓展國際航線、優化支線覆蓋,構建起“對內連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經濟圈,對外輻射中亞五國、南亞、西亞及歐洲主要城市”的航線網絡。今年上半年,新疆機場累計開通國際及港澳臺客貨運航線54條,通達25個國家36個國外城市,向西連接高加索三國、土耳其、伊朗、阿富汗等西亞國家,白俄羅斯、俄羅斯等歐洲國家;向南連接巴基斯坦、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南亞及東南亞國家;向東連接日本。國泰航空新開烏魯木齊-香港航線,成功拓展港澳臺市場。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已構建起覆蓋中亞、西亞、歐洲、非洲19個國家的34條國際貨運航線,國際樞紐功能持續增強。
客貨并舉:雙輪驅動激發市場活力,生產指標持續攀升
走進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北區航站樓,來自哈薩克斯坦的商人阿扎特正帶著樣品辦理托運手續。“每周都要往返一次,現在航班多、通關快,從阿拉木圖到烏魯木齊只要2小時,比以前方便太多了。”阿扎特的感受,正是新疆航空客運市場繁榮的縮影。
新疆機場集團總經理呂輝斌介紹,近年來集團通過深化與國內外航司合作,推出“中轉聯程”“通程航班”等服務產品,持續提升旅客出行體驗。2024年,新疆機場集團完成旅客吞吐量突破4800萬人次,同比增長18.5%,其中國際旅客吞吐量超300萬人次,恢復至2019年的120%。今年上半年,新疆機場累計運營航線579條,新開國際客貨運航線12條,加密定期客運航線6條,新開支線直飛疆外航線29條、支線互飛航線60條,反映出新疆對外開放的活力持續釋放。
與客運市場同步增長的,還有貨運業務的“加速度”。“70余噸貨物從廣州經鐵路千里奔襲至烏魯木齊,24小時內轉乘航空貨運包機直達歐洲”,這是4月21日全國首趟“粵新快線”鐵空聯運跨境班列創造的高效紀錄。截至6月底,該班列已累計運輸37列,貨物1186.19噸,貨物流向覆蓋羅馬尼亞、波蘭卡托維茲等歐洲多地,構建起“鐵路卸車-機場分揀-快速裝機”的無縫銜接模式,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保障時效。 這種“鐵路+航空”的聯運創新,大幅提升了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成為烏魯木齊貨運增長的重要引擎。
效率的提升離不開政策紅利的持續釋放。呂輝斌表示,為推動貨運高質量發展,集團聯合海關、物流企業打造了“一站式”通關平臺,實現“艙單預錄、快速查驗、優先放行”,通關效率提升40%以上。在中國(新疆)自由貿易試驗區烏魯木齊片區,“保稅+”系列創新舉措正重塑物流生態:烏魯木齊機場海關推出的“7×24小時預約通關+優先查驗”機制,實現了生鮮、精密儀器等貨物“隨到隨驗、即驗即放”的“零延時”通關,5月29日烏魯木齊機場單日貨郵吞吐量達1368.18噸,創歷史新高;截至6月26日,國際貨郵吞吐量達4.6萬噸,同比增長659%,已超過2024年全年總量。
新疆航空貨運樞紐的崛起,不僅是一組組增長數據的華麗躍升,更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對外開放活力的生動寫照。在這里,每一條新航線的開通都在縮短亞歐非的時空距離,每一次效率的提升都在為全球貿易注入新動能,絲路空港的“貨”力正持續釋放,書寫著連接世界的新篇章。
開放賦能:架起亞非歐合作橋梁,彰顯“橋頭堡”擔當
“新疆機場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是對外開放的‘窗口’和‘紐帶’。”陶潤文指出,集團通過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場的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航空聯盟,推動航線對接、標準互認、人才交流,為亞非歐經貿合作提供了堅實支撐。
2025年截至目前,烏魯木齊天山國際機場以715%的貨運同比增幅,成為全球航空貨運出港增長最快的機場。這座地處歐亞大陸中心的航空港,正憑借密集的航線網絡、高效的聯運體系和創新的政策支撐,加速成為連接亞歐非的關鍵物流樞紐。5月開通的烏魯木齊至瑞士蘇黎世的航線,讓49噸跨境電商貨物10小時直達西歐;隨后開通的烏魯木齊-塔什干-塔林航線,成為新疆首條飛抵波羅的海地區的空中通道,將中國與歐洲北部的貿易觸角大幅延伸;6月27日,烏魯木齊-亞的斯亞貝巴貨運航線成功首航,105噸貨物僅用7.5小時便抵達非洲,標志著新疆正式躋身洲際航空貨運樞紐行列;7月3日,烏魯木齊-尼什國際貨運新航線啟航,滿載49.2噸鞋帽、手機殼等日用百貨的全貨機經停烏茲別克斯坦納沃伊后直飛塞爾維亞,為中歐貿易再添高效通道。
新疆航空貨運的爆發式增長,得益于國際航線網絡的“裂變式”擴張。這些航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中亞直達、歐亞貫通、中非聯動”的立體網絡。新疆機場集團打造的“一主兩翼”樞紐布局(以烏魯木齊為主樞紐,喀什、伊寧為次樞紐),通過加密烏魯木齊至中亞五國航線、新增烏魯木齊歐洲、非洲航線,分別開通喀什至伊斯蘭堡、比什凱克、胡占德國際客運航線和首條喀什至第比利斯國際貨運航線。2024年伊犁伊寧國際機場正式開通伊寧至阿拉木圖國際客運航線和伊寧至塔什干國際全貨機航線,成為疆內第三個對外開放的航空口岸,今年又成功引入哈薩克斯坦飛獅航空開通伊寧至阿拉木圖的國際客運航線。新疆真正實現了“疆內成網、東西成扇”國際、國內航線的優化布局。
“我們將繼續發揮向西開放橋頭堡作用,以機場群建設為抓手,完善航線網絡,提升服務能級,為國家對外開放和新疆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機場力量。”陶潤文表示,下半年,新疆航空貨運樞紐的擴張步伐將持續加速,計劃新增馬德里、巴黎等歐洲樞紐航線,年底前國際航線總數將達40條,覆蓋25個國家。依托正在推進的第五航權試點申請,烏魯木齊有望成為中亞-歐洲中轉走廊的核心節點,2026年中轉貨量占比計劃突破20%,打造輻射亞歐非、連接全球的現代化航空樞紐。
從天山腳下到帕米爾高原,從繁忙的空港到穿梭的航班,新疆機場集團正以實干與創新,在“一帶一路”的宏偉藍圖上,書寫著屬于新時代的開放篇章。這里,每一次起飛都承載著合作的希望,每一次降落都孕育著發展的機遇,一座橫跨亞歐非的“空中金橋”,正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源源不斷的“中國動能”。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蔡志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