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好了,我們的生產生活用電得到了保障,再也不擔心手機充不上電了,電冰箱、電飯鍋、洗衣機不再‘閑置’了,電視也能正常收看了,飼草粉碎機等設備可以正常使用了,這下可以擴大牲畜養殖規模了”,感謝人大代表甫拉提為我們‘代言’,解決了我們用電難的問題”。近日,昭蘇縣喀夏加爾鎮老加曼太冬窩子片區的牧民努爾波力·阿斯爾拜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樂呵呵地向筆者說。
喀夏加爾鎮老加曼太冬窩子片區,距離昭蘇縣喀夏加爾鎮政府片區有20公里,老加曼太村冬窩子片區居住著80戶牧民,牧戶居住都較為分散。長期以來,由于電力基礎設施建設落后,城鄉差距較大,牧民們生產生活有史以來靠太陽能取電用電來維持,家里的電冰箱、電飯鍋、電磁爐、洗衣機等電器往往因太陽能供電不足,成了“擺設品”。遇到異常天氣,牧民們通過電視收聽黨的聲音也成困難,手機充電也不能正常保障,時常還會與外界“失去聯系”。還有一些牧戶,想對現有的家庭牲畜養殖擴大規模,因飼料粉碎機等機械接不上三廂電,發展受到制約,打起了退堂鼓。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2023年12月的一天,喀夏加爾鎮人大代表聯絡站的代表甫拉提在受理到牧民前來反映老加曼太冬窗子片區長期以來不通電的情況后,立即將情況向該鎮人大主席團進行了匯報。鎮人大主席團迅速組織轄區人大代表針對加曼太片區不通電的這一情況進行詳細調研,重點圍繞從哪布線,涉及資金得多少等問題進行詳細調研后,形成了一份《關于解決昭蘇縣喀夏加爾鎮加老加曼太村片區牧民生產生活用電的建議》,2024年12月20日提交喀夏加爾鎮人民政府辦理。
喀夏加爾鎮政府將這一問題作為頭號民生工程來抓,積極與縣供電公司、農業農村局積極對接后,2024年5月爭取到了80萬元的鄉村振興項目資金。
資金到位后,項目很快得到了實施。為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喀夏加爾鎮人大牽頭組織,成立了一支“人大代表+牧民”共10人的項目工程建設監督隊,不定期深入項目施工現場開展三查(察)活動,全程跟蹤監督。對項目設計每根電線桿要經過哪家牧民草場和住宅處,需牧民支持配合等工作及時由監督隊給予協調解決。
2025年5月31日,一條喀夏加爾鎮政府片區通往老加曼太冬窩子片區、由333根電線桿和長為19.8公里的電纜線鋪架成的“光明路”,通到了老加曼太冬窩子片區居住的每戶牧民家,為牧民們送上了“光明”,帶來了生活便利,縮短了城鄉差距,讓老加曼太冬窩子片區每戶牧民們徹底告別靠太陽能取電用電的歷史。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戴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