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新疆和布克賽爾7月21日電 在新疆西北邊疆的廣袤戈壁上,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正迎來新能源產業的加速崛起。這片總面積2.89萬平方千米的土地,憑借年均2875小時的充沛日照和5.3~7.1米/秒的年均風速,2025年上半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新能源建設成績單。風機塔筒在戈壁灘上拔地而起,光伏基樁向天際線延伸,正重塑這片《江格爾》英雄史詩傳唱之地。
風能項目,戈壁矗立新地標
國網能源和豐煤電有限公司在和布克賽爾縣東部的平原與丘陵上投資19.77億元建設50萬千瓦風電項目,風場區域南北長約9km,東西寬約23km。項目備案建設50萬千瓦陸上集中風力發電場,建設50兆瓦/100兆瓦時儲能設備。現場,施工熱潮如火如荼。67臺單機容量7.5兆瓦的風機基礎已全部澆筑完成,長達110米的巨型葉片被起重機緩緩吊裝至百米高空。
“首臺風機于7月4日成功吊裝,目前已完成6臺,計劃9月30日前實現全部機組吊裝。”國網能源和豐煤電有限公司和布克賽爾縣50萬千瓦風電項目的項目經理徐志鵬介紹道,“配套的5萬千瓦/10萬千瓦時儲能設施同步推進,設備基礎施工將于7月底完成,8月15日儲能設備到貨后啟動安裝。”
現49.5公里送出線路工程(含152基鐵塔)招標已完成,計劃8月中旬開工,10月15日前全線貫通。項目預計2025年底全容量并網,投產后年上網電量達11.12億千瓦時,相當于34萬噸標準煤的發電量。
據測算,項目建成后每年上網電量128374萬kWh,每年可為國家節省標煤38萬余噸,每年可減少煙塵排放量約21.82t,減少排放溫室效應氣體CO2約1053950.54t,減少其他廢氣排放SO2約106.55t,環境效益十分顯著。
光伏矩陣,荒漠繪就新畫卷
有一片戈壁,距西北方向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主城區直線距離約99km,北高南低,地形較平坦,地勢開闊,太陽能資源豐富,申能集團投資50億元建設的200萬千瓦光伏項目就在這里建設。戈壁年日照超2800小時,是天然的光伏工廠。
“項目需打下153萬根基樁,安裝399萬塊光伏組件,同時配備200MW/400MWh儲能設施,總計80套儲能設備,并建設2座220kV匯集站,目前應該是塔城地區最大的光伏發電項目。”中國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塔城光伏項目生產經理陳濤介紹道。
項目預計占地70575畝,配備200MW/400MWh儲能系統,兩座220kV升壓匯集站已啟動建設,每站安裝4臺240MVA主變,通過兩回220kV線路接入塔城750kV變電站。
項目緊鄰G3014與G576國道,物流運輸高效暢通,計劃2025年10月15日全容量并網。“項目加速推動和布克賽爾縣能源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在保障能源供應安全的同時,為當地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陳濤強調。
建成后年均發電量約32億千瓦時,可滿足160萬戶家庭年用電需求,減排二氧化碳240萬噸,相當于植樹1300萬棵。建設期更直接吸納三千多名專業安裝工人,實現生態效益與民生改善雙贏。
產業躍升,布局激活新動能
新能源項目的密集落地,強力牽引產業鏈集聚。目前全縣已建成新能源裝機152萬千瓦,在建規模達409.8萬千瓦,產業規模全疆領先。
“我們依托荒漠資源與輸電優勢,正打造新能源產業高地。同時,在項目推進過程中,發改委始終堅持當好企業的服務員,樹立金牌的店小二服務意識,一對一組建專班,一對一幫扶企業跑辦前期相關工作,促進企業落地。”和布克賽爾蒙古自治縣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科科長丁新陽表示。
放眼整個塔城地區,三一重能、水電四局、金風科技等新能源裝備企業陸續落戶塔城并投產,實現了年產風機主機500萬千瓦、葉片730只(112m)、風機塔筒400套、儲能電池260臺的產能水平,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體系逐步完善。
2025年上半年,塔城地區發改委同工信局、試驗區管委會及駐沈陽招商聯絡處,聯合申能、華電、華能、三一等6家地區重點新能源開發企業,以新能源裝備制造產業為重點招商團赴9省市對接企業,14家裝備制造商考察落地意向,6家簽訂框架協議,涵蓋葉片、儲能設備等關鍵領域。
同時,巴克圖口岸建成10724平方米大型設備運輸專用通道,2025年再申報6910平方米新通道;和豐工業園區萬噸級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達85%,投產后日處理污水1萬立方米,服務新能源裝備制造企業;超長期國債資金2.303億元申報落地,強化口岸通關能力。
塔城地區不斷推進新能源產業加速躍升,加快打造大型新能源產業基地,不斷拓展地區新能源裝備產業鏈,提升區域裝備制造產能。
從風機剪影劃破蒼穹,到光伏矩陣綿延戈壁,塔城地區和布克賽爾縣正將新資源轉化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引擎。隨著“清潔開發—高端制造—綠電輸出”全產業鏈加速成型,這片承載英雄史詩的土地,在西北邊疆書寫著能源革命的嶄新篇章。
(中國日報 記者 毛衛華|劉宇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