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新疆烏魯木齊7月20日電 7月19日秦腔《鍘美案》在烏魯木齊新中劇院精彩亮相。
秦腔《鍘美案》主要講述陳世美中舉當上駙馬后,為了榮華富貴不顧父母、殺妻滅兒,最終在香蓮據(jù)理力爭和鐵面無私包拯的堅持下被處以銅鍘的刑法。
演員謝幕。鞠秀琦攝
戲曲的魅力就在于幾個小時便將一個復雜糾紛的故事講述清楚,不管是主角還是小人物都是鮮活立體的,即便戲終仍讓人回味無窮、印象深刻。
秦香蓮面對陳世美的無情無義,選擇狀告于包拯、辯理公主,面對國太威壓甘愿以死謝罪。一聲聲苦音腔凄厲、悲痛,一段段顫音無力、憤恨,用包拯的話來講“秦香蓮有真血性!”這場正義的宣判,香蓮一直在前沖鋒,不畏刺殺、強權,不受錢財妥協(xié),堅持自己的立場正義總會到來。
鐵面無私包拯用豪邁秦腔一聲聲“吼”,吼出對強權的批判,吼出對正義的追求。韓琦雖為相府小小暗差,對秦香蓮的遭遇深感同情,搖頭、踱步,體現(xiàn)內心的反復掙扎,最終選擇自刎換香蓮及其兒女生路,實乃真君子。
韓琦為救香蓮三人而自刎。鞠秀琦攝
《鍘美案》以對陳世美施行銅鍘刑法為高潮和落幕,這一結局并不是強硬的圓滿,而是經(jīng)過一步步抗爭最終搏來的圓滿。劇中不畏強權、秉公執(zhí)法的精神內核,超越了地域與民族的界限,成為各族觀眾心中共同的價值標桿,生動詮釋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大凝聚力與感召力。有戲迷熱淚盈眶:“包公的鍘刀斬不斷的是人們對正義的共同向往!”
包拯不畏強權,秉公執(zhí)法。鞠秀琦攝
烏魯木齊戲曲藝術周為《鍘美案》提供了綻放光彩的舞臺,而《鍘美案》作為烏魯木齊戲曲藝術周的一部分,則以它跨越時空的正義強音與澎湃的藝術感染力,為藝術周增添了不可替代的力量。當包公高舉正義之鍘的形象定格于新中劇院的舞臺,秦腔的古老聲腔已深深鐫刻在烏魯木齊的文化記憶中——這不僅是藝術的相遇,更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血脈在邊疆大地的有力搏動。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wèi)華|鞠秀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