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什米力克鄉位于新疆喀什疏附縣城西南,坐落在美麗的帕米爾高原腳下。在6村巴格大叔合作社的晾曬場上,社員們正忙著分揀杏子,一片繁忙景象?!耙郧按迕裨诼愤吜闵⒘罆竦男痈少u不上價,由公社統一曬干后,現在成了‘金疙瘩’!” 自治區自然資源廳駐塔什艾日克村工作隊副隊長陳克雄笑著說。
龍坤瀾 攝
從“路邊攤”到標準化,晾曬場正在盤活傳統產業。木亞格杏和色買提杏是疏附縣的特產,這兩種古老的樹種在新疆已有千年種植歷史,其中木亞格杏更是被譽為“杏中之王”。但長期以來,農戶分散晾曬導致品質參差不齊,好果子賣不出好價錢。
2018年,中國電信援建的標準化晾曬場落地塔什米力克鄉,巴格大叔合作社成為首批受益者。“鋼架晾曬架防雨防塵,杏干色澤金黃,價格翻了好幾倍!” 陳克雄介紹,合作社現在年產高品質杏干50噸,產值超200萬元,累計帶動1367戶脫貧戶增收。
在鄉村振興方面,合作社的全部職工均為當地農民,且絕大部分為少數民族,真正讓當地人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務工”。
龍坤瀾 攝
2025年,中國電信追加200萬元投資,為塔什米力克鄉打造數字化晾曬房和物聯網管理系統。“傳感器監測溫濕度,在云端就能控制通風,杏干再也不怕發霉了。”技術員阿斯姆古麗·約麥爾操作著新設備。
溯源系統是另一大亮點——掃描二維碼,從種植到銷售全程可查?!跋M者吃得放心,我們的杏干賣到了全國!” 陳克雄掏出手機,展示著電商平臺的訂單。
木亞格杏在當地相傳是阿凡提的“智慧干糧”,如今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甜蜜產業”。合作社社員巴柯?麥麥提敏算了一筆賬:“種出的木亞格杏,合作社來定期收購,鮮杏每公斤可賣到15元左右,我家8畝地收入總共5萬元”。
龍坤瀾 攝
從靠天吃飯到標準化生產,從“提籃叫賣”到掃碼溯源,巴格大叔合作社的實踐證明:傳統農業嫁接現代科技,就能蹚出共同富裕的新路子。正如木亞格杏的千年傳說,這份“甜蜜”正在續寫新篇章。
中國日報記者毛衛華|龍坤瀾